北大校长——周培源

标签:
北大北大名人 |
分类: 大学名人 |
http://s5/mw690/9a6f0a05gcc63a4fa85d4&690
周培源(1902-1993)
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
北京大学第二十五任校长(1978.7—1981.3)
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书香之家。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中等科,1924年由高等科毕业,被学校派送美国,入芝加哥大学数理系二年级学习,1926年获学士、硕士学位。1927年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1928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28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1929年赴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从事量子力学研究。同年回国后,被聘为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时年仅27岁。后又在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授。
1936年至1937年,周培源利用休假赴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参加了爱因斯坦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从事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期间拒绝了美国移民局邀请的全家永久居留权。1937年假满回国。
抗战爆发后,周培源受清华校长梅贻奇之托安排学校南迁,任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转向流体力学研究。1943年至1946年,再次利用休假赴美,先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从事湍流理论研究,后参加美国国防委员会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海军军工试验站,从事鱼雷空投入水的战事科学研究。抗战胜利后被邀请留下,他提出不做美国公民,只担任临时性职务。1947年,全家回国,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
建国后,周培源曾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文革初期第二十四任校长陆平被撤销职务后,期间北京大学各色人物掌权,但无校长职称。文革后的1978年,周培源任北大校长,是北京大学的第二十五任校长。
周培源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世界科协副主席,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常委,政协常委、副主席,九三学社主席等职务。1980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80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具有卓越贡献的校友”奖。
1981年,79岁的周培源主动辞去校长职务。1993年11月24日逝世,享年91岁。
(
2012.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