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备课思路及教案)

标签:
教案杂谈 |
分类: 语文教学设计 |
郇静
2011年2月13日上午,在王教授的指导下我们九年级备课组集体备了《藤野先生》一课,收获颇多,最终形成了《藤野先生》一课的上课基本思路。
依学情定起点,据体式定终点:
我们此次备课是根据王教授的“依学情定起点,据体式定终点”的课堂模式进行的。我们先根据《藤野先生》的体式“叙事散文”(抒情性)重新解读文本,最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鲁迅寻求强国之路的心路历程”。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再考虑学生的学情确定文章的起点。《藤野先生》是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假期已经布置学生通读了《朝花夕拾》,所以学生对于文章所处大的背景有了一定了解,明确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其次,学生已经学过了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于回忆性散文的相关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次,学生对于《藤野先生》的阅读仅停留于“对藤野先生高尚品质”的认识,而读不到隐藏于文中的“我的心路历程”。基于对学生以上学情的分析,我们设计了两个预习题:1、结合页下注释通读全文。(鲁迅文章难懂,页下注释较多)2、读《朝花夕拾》小引、琐记,《呐喊自序》。
据起点、终点设计三个落脚点:
落脚点一:根据地点转换理清文章结构
结合单元主题“迅速捕捉阅读信息”,让学生在快速通读全文的情况下,迅速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化的句子,从而理清文章结构。
落脚点二:我记忆中的藤野先生
学生对于《藤野先生》的阅读仅停留于“对藤野先生高尚品质”的认识,认为这是文章的重点,实际上这篇文章是鲁迅若干年后对“藤野先生”带有独特情怀的回想。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明确藤野与鲁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日本的医学教授和一个中国学医的学生”之间的关系。
落脚点三:我的心路历程
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我在日本留学的心路历程,明确文中隐含的作者的爱国情怀。
终点的实现:
紧扣文章第三部分,找到二、三环节的切合点,明确我之所以对藤野先生印象如此深刻,如此怀念与感激他,是因为藤野先生出于鲁迅思想转型的重要时期,让作为弱国小民的鲁迅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来自异国教师的平等尊重和关怀,这更加激发了他寻求强国之路的决心。
《藤野先生》教案:
五藤野先生
郇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课文,说出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言行表现品质的手法。
3、领会各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归纳文章主旨。
4、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能说出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学习鲁迅先生散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试解 。
《朝花夕拾》创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朝花夕拾》简介: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
2、结合预习了解作者,组织学生回顾鲁迅及其作品。
参考: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3、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二、速读全文,把握文章结构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参考:第一部分 在东京
三、抓住文章主要部分,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旨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阅读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也就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根据提示,完成表格。(要求学生概括回答)
表格老师课前印发好
参考:
藤野先生
|
||
主要事件 |
人物言行 |
思想品质 |
|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模胡 旧外套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
生活俭朴 |
添改讲义 |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
认真负责 |
纠正解剖图 |
“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画。”” |
要求严格 |
关心解剖实习 |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
热情诚恳 |
了解女人裹脚 |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
求实精神 |
在结合人物言行分析人物思想品质时,除了在文中找到依据外,还应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阐述。
2、课文标题是《藤野先生》,可除了藤野先生外,我们还能在作品的字里行间看见另一个人物,那就是作者。你能找到作者经历的事件和心理历程吗?
根据提示,完成表格。(要求学生概括回答)
表格老师课前印发好
作 者 |
|
经历事件 |
心理历程 |
离开东京 |
对东京清国留学生腐化生活的失望厌恶 |
途经“日暮里”、“水户” |
勾起作者的忧国之思和对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 |
受到优待 |
“物以稀为贵”,对优待不以为然 |
“匿名信”事件 |
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
电影事件 |
痛心于国民的麻木不仁, |
告别先生 |
弃医从文,另寻救国之路 |
保留讲义、挂相片 |
怀念藤野先生,继续战斗 |
3、理解课文的主题
《藤野先生》主要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还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历程?
小组交流,找出依据。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主要让学生如何理解那些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参考: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的概括。这篇散文叙述的焦点应该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应该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的,不应是以描写藤野先生为主,表现的却是“我”的某种思想,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第二,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在藤野先生教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匿名信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后面几段,则是写和藤野先生的分别及分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因此,“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应是这篇回忆散文的主旨和本意。
四、理解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1、本文可揣摩的语句很多,没必要都找出来揣摩分析,老师先提出几个句子作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或体会,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找、去揣摩。
参考:(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实在标致极了。
如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位老师。
2、指名学生分别朗读文章第1段、第5段、第24---31段以及第36--38段等段落,
要求学生朗读时注意读出其中的感情。
参考:第1段透出的是一种辛辣的嘲讽,第5段应该是一种轻松亲切的语调,表现出一种友好之情;而第24--31段则是充满着作者的愤激之情,最后第36、38段充满着作者的感激之情。
五、探讨质疑。
对于这篇文章同学们是否还有不能理解与存在疑惑之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提出来,我们全班共同来解决。(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提问解决,对学生理解不了的,教师可着重加以讲解。)
例:一别就是20年,鲁迅写这篇文章时已是文化界中如日中天的人物。这期间他并没有和藤野先生联系,但仍把他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鲁迅一生经历了很多老师,为何如此郑重地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房?
六、写作训练
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注意联系写作背景)
2.在初一时,我们写同学往往通过外貌描写就确定是谁,你能不能略去外貌,重点抓住同学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他呢?
终点:寻求强国之路
我的心路历程
(预习二)
我记忆中的藤野先生
根据地点转换理清文章结构
起点:学情分析:预习一
http://s15/middle/9a547f20nb39fadc4186e&690
http://s3/middle/9a547f20nb39fadf9c5c2&690
http://s4/middle/9a547f20nb39fae45a623&690
http://s9/middle/9a547f20nb39fae744148&690
http://s16/middle/9a547f20nb39faf0ad57f&690
http://s2/middle/9a547f20nb39faf42af91&690
http://s3/middle/9a547f20nb39faf8e1352&690
http://s3/middle/9a547f20nb39fafce0512&690
http://s14/middle/9a547f20nb39faff9916d&690
http://s15/middle/9a547f20nb39fb039f86e&690
http://s4/middle/9a547f20nb39fb08176a3&690
http://s4/middle/9a547f20nb39fb0c824e3&690
http://s16/middle/9a547f20nb39fb0f0015f&690
http://s16/middle/9a547f20n785cc4e968f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