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七星螳螂拳实战——霍瑞亭

(2015-02-15 21:12:42)
标签:

转载

    螳臂力大能当车——访辽宁省螳螂拳研究会副会长霍瑞亭  

http://s16/middle/63ec3eeet93e81e9a675f&690

http://s6/middle/63ec3eeet93e81fa90315&690

http://s3/middle/63ec3eeet7530d0182f62&690

 

 

 

 

 


  《庄子·人间世》曰:“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意思是说螳螂举起臂膀想要挡住车子,就不知道它力不胜任呀。然而,庄子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如今,螳螂拳的影响已经远远颠覆了人们对于小小螳螂的想象。可别再小看螳螂了,它正翻山越岭、远涉重洋,征服着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螳螂的能量远比“当车”大得多。

  螳螂拳,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它刚柔相济,长短兼备,上下交替,内外相接。手法、步法、腿法、身法紧密巧妙相连,活中求快,快中求稳。动作刚而不僵,柔而不软,脆而不弱,快而不乱,处处保持完整的态势。螳螂拳动作严谨,敏捷有力,动作简而不杂,快而不浮,招之即打,打之即招,手足齐动,蹿跳轻凌。发力时快速突然,松紧结合,富于弹性。动作弧中求直,手脚并用,招势组合连发。

  霍瑞亭第一次见到螳螂拳是从一户姓宁的邻居那里:“邻居是山东蓬莱人,我见他打的拳来手臂晃动、出招迅猛、长短并用,极富攻击性,于是问他练的是什么拳?他说:“我练的是螳螂拳。”

  这是霍瑞亭第一次听到螳螂拳。

  螳螂拳是外家拳中象形拳的一种。螳螂拳是明末清初山东即墨人王朗所创。据说,王朗自幼嗜武,曾在少林寺学艺多年。他偶然间看到螳螂斗蝉后,发现螳螂双臂伶俐、进退有度,颇含拳技之巧,于是取螳螂神韵和他敏捷连环之攻防,提炼成勾、搂、采、挂、刁、缠、劈、滑、粘、闪、靠、打等12种技法,结合猿猴步法,日夜加以苦练,终于创出了独具特色的螳螂拳。

  民国前后持续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批山东和沧州的螳螂拳名家北上东北传拳授艺。霍瑞亭的老师王庆斋便是其中一位。

  王庆斋(1906~1993),山东安邱人。幼时从山东到大连定居,后辗转沈阳。先后从王少飞习七星螳螂拳、随孙文渤习少林螳螂拳。

  霍瑞亭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王老师的情景。

  那是1970年,在沈阳举行的一次武术比赛上,霍瑞亭见到了王庆斋老师。长须飘飘,双目炯炯有神,只坐在那儿就有一股子不怒自威的派头。演练拳术更是一派仙风鹤骨。一趟螳螂拳打下来,蓄力于腰,枝摇根固,手快步快,气势逼人。时而蹿蹦,跃身直出,时而跳跃,如弹丸离弦。忽进忽退,瞻前顾后。霍瑞亭看傻了眼,心想,武术家就应该是这样儿的,这才叫真正的功夫,我要是有机会跟这位老师学该有多好呀。

  1969年,霍瑞亭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参加工作的工人进入沈阳重型机器厂,自幼喜欢武术的霍瑞亭当然在工闲时也忍不住打拳踢腿,同班组的一个大姐问他:“你会练武术呀?”霍瑞亭告诉这位大姐,自己曾经跟随民间一位姓孟的师傅学习过少林拳。大姐说:“我们家大院里有个老爷子会武术,练的是螳螂拳,我和妹妹都在跟他学,你有没有兴趣一起学?”令霍瑞亭没有想到是,这位大姐的师傅正是他暗地里崇拜敬仰了多时却始终无缘再见的王庆斋。

  缘分就是这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在这位大姐的热心引荐下,霍瑞亭正式磕头拜师,成为王庆斋老师的徒弟,那一年,他19岁。

  从拜师学艺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今天,霍瑞亭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对螳螂拳的研习。

  起初是跟随师傅在公园练习,技艺长进后就开始到师傅家的拳房里练习:“老师家的拳房很简单,就是空出一间半的房子,但是当时,能够到老师家练拳很高兴,因为能到家里学的就是老师比较不错的得意门生了。”

  得益于之前少林功夫的底子,霍瑞亭的螳螂拳技进步神速。到了19世纪80年代,随着年龄的增长,霍瑞亭对螳螂拳理论理解程度也逐渐深入,他的技艺更是在全省名列前茅。
  
  目前社会上普遍认同的螳螂拳流派多是七星、梅花、六合。

  七星螳螂拳的基本架势以“七星步”为基础,特点是劲力刚脆、横裹、直撞。练功分三部,基本功包括腰功、腿功、肩功绩站桩和拍打功等;套路技术包括插捶、翻车、蹦步、拦截、摘盔、螳螂九转十八跌等;三是拆练,包括碰桩、踢打沙袋等。目前,在国内外影响最大的是七星螳螂拳。

  而谈到七星螳螂拳的红火态势,罗光玉功不可没。罗光玉从1906年师从螳螂拳名师范旭东习拳,清光绪年间曾经赴俄国西伯利亚比武获胜。民国初期应邀赴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教,1931年受聘至香港精武体育分会任教,一生致力教拳,为螳螂拳南传于粤港和南洋群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海外流传的众多七星螳螂拳出版物也推动了螳螂拳的发展。

  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拳,讲究出手成撮,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迂回为主。鱼鳞步灵活变化,恰似朵朵梅花。在功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
六和螳螂拳和七星、梅花差异较大,动作劲法更倾向于柔,并吸取拳论所言内三合于外三合的要领,强调以“意变”导“形变”。

  而霍瑞亭认为,师傅教给他的少林螳螂拳,也应该可以代表螳螂拳的又一种不同风格。

  “我的两位师爷王云鹏和孙文渤都是螳螂拳界大名鼎鼎的人物。”

  王云鹏,字少飞,七星螳螂拳名家。1891年跟随马玉龙学习八卦掌,1901年从“李快手”学习螳螂拳。曾随师傅到大连永胜镖局保镖,练功求实,尽得真传。还精通少林短打和气功。

  另一位是河北沧州的孙文渤,孙文渤精清萍剑和少林螳螂拳,曾经被聘为东北军总队武术教官和河北省政府技术军官学校教导主任、总教官兼军团技术军官教导队队长。

  从师傅身上同时继承了七星螳螂拳和少林螳螂拳的霍瑞亭觉得自己有责任将两种不同风格的螳螂拳发扬光大。霍瑞亭介绍,与其他流派的螳螂拳不同,少林螳螂拳更加充分凸显出少林拳术刚猛的特质。

  从1987年开始,霍瑞亭多次到沧州大白兔村和军马站村调研,今年5月份他又和沧州当地的老拳师研讨,认为,在沧州流行的螳螂拳为少林螳螂拳。

  前一段时间,在山东举行的螳螂拳研讨会上,霍瑞亭将自己多年来多次亲赴沧州的实地考察结果写成论文上交,在研讨会举行演示大会上,在演练少林螳螂拳之前,霍瑞亭对与会专家说:“我认为目前的螳螂拳研究出现了一些误区,大家都认为主要流派包括七星、梅花、六合,我觉得还应该有少林这一流派。”

  “明年是王老师诞辰100周年,前两天师兄弟还让我策划一下,准备给老师庆祝庆祝。”

  霍瑞亭经常回忆起和老师相处的日子。“老师曾经担任辽宁省武术协会副主席。他为人和善,不光对我们,对谁都很好。如果你到沈阳来,问其他拳派的人,提起我师傅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王庆斋在螳螂拳的技术无话可说,在螳螂拳的传播上殚精竭虑。他除了对弟子在武艺上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外,更注重学生们的武德修养。

  “师傅经常嘱咐我们不能骄傲,不能称霸,告诉我们如何和自己的师兄弟交往,如何和其他门派的武术同仁交往。”

  王庆斋生前最爱和徒弟们说的就是:“江湖无老,英雄无辈”。

  “当你老的时候,当你自己有资格称为老师的时候,当你有一定影响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山外有山,‘江湖无老’的道理。武术界的人特别爱讲辈分,而只要你是杰出的武术人才,辈分高低又有什么意义呢?”

  正是因为王庆斋的平易近人、思想开明,使他的周围常常簇拥着一批追随者,他们有的是半路出家从其他拳种改练螳螂拳,还有很多并不练拳,只是为了听老人讲述人生的哲理。

  由于霍瑞亭天资聪颖,后天勤奋,王庆斋对他关爱有加,到哪里都爱带着他。

  “我记得1982年电影《少林寺》放映后,全国上下掀起了武术热,沈阳城处处是体育馆和公园的集体大教学,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帮着老师教拳了。”

  从徒弟变成了师傅,霍瑞亭认为:“当学生的时候不应该老说老师对你怎么样,要先说说你对老师怎么样,要先看看自己老师在的时候不在的时候,老师身体好的时候生病的时候,老师生前老师去世后你做得是不是都一样。等做了老师以后就应该先考虑你对学生是怎么样的。”

  如今,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霍瑞亭的徒弟已经遍布世界各地,霍瑞亭准备离开目前工作的中辽国际旅行社,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教拳上。

  “我的女儿会一点儿太极拳,她目前在日本上大学,有一次学校的社团给安排她讲太极拳,她讲了一个小时就赚到5000日元,然后兴冲冲地给我打电话说给了这么多钱比她打工挣得多多了。”

  霍瑞亭对女儿说:“你才知道武术的分量吧!”

  外国人对中国武术的痴迷是超乎我们中国人想象的。

  霍瑞亭说他目前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把这些年来从师傅那学来的和自己感悟的整理成书,第二个就是多教些学生,让更多人了解螳螂拳、热爱螳螂拳。

  霍瑞亭是这样描述他习练了三十多年的螳螂拳的: “螳螂拳像太极拳一样,也有几大流派,而各大流派相对独立,拥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传承非常清晰。螳螂拳的技术内容丰富,理论体系完整,传播范围广泛。螳螂拳能够充分体现武术的文化内涵,只有深入其中才会有切身感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