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品中国文人》评王安石有感

(2012-02-07 21:34:52)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后感

看了《品中国文人》的王安石系列后,我感到王安石这个人一生是比较一帆风顺的,虽然也有很多阻碍,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一帆风顺的。

王安石在22岁的时候考了进士,得了第一名,但是由于当时的官风不正,动了点手脚,他被改成了第四名,不过第一名也好,第四名也罢,他也算中了进士。王安石中进士之后,当了地方官。由于他清廉、节俭、不享富贵、不贪女色,他在40岁的时候有了点小名气。王安石在赶考的时候认识了曾巩,曾巩对他的文章大为佩服。这些都为以后他提出变法埋下了伏笔。

王安石做的最大的是就会变法,他的变法提倡的是“民不加赋而国用丰饶”。也就是老百姓不增加赋税的情况下,也能使国家的经济丰饶。他的变法的改变就是原来是大地主、大商人从百姓手中渔利,现在是国家从百姓手中渔利是的国家富有。但是这个变法却遭到了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官府,就在民间,变尽法子夺民财,其害甚于加赋。”所以他们是主张养民政策。但王安石不听,而且将反对他们的人轻则贬职,重则轰走。就连原先欢呼启用他的司马光也被贬去洛阳待了15年,苏轼被贬到杭州做通判。虽然阻挠他的人没了,变法也顺利进行了,但还是出了问题,变法的结果是:国家富了,老百姓穷了,都付不起赋税,都背井离乡去了别的地方。

这时,宋神宗才发觉不对,经过一系列的事端后,王安石终于被推下台,随之继他的位的是吕惠卿,王安石便恶斗吕惠卿,十个月后吕惠卿被宋神宗赶下台,王安石继续得到重用。但由于恶斗吕惠卿期间,他的儿子死了,虽然他继续得到重用,但老年丧子无疑是对王安石最大的打击。他再也打不起精神了,再度罢相,回老家金陵。在66岁的时候死去。

可以说我对王安石这个人看法有两个,一个是清廉,因为他从不干那些贪污,“通路子”的事,就连他儿子入仕途也不是靠他。另外一个就是执迷不悟,他的变法在能看出明显错误的时候,他不听取别人的劝导,一条道走到底,最后也没有变法是国家强盛。但他也是个了不起的人,因为他是中国历代大文人唯一一个改变了国家命运的人。

高一(4)班

吴钦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