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那年冬天,我将儿子及他的同学们送到余姚高铁站后,便独自一人悠然自得,绕过客星山、兵马司路、童家岙,来到了航渡桥村。在开往龙南的小公路上,偶然发现一根电线杆上挂着一块“田谷庵”的简易指示牌。感觉回家的时间还早,于是停车驻足在这儿找起了风景。
在航渡桥的乡村公路上
恰巧这时,在小公路的西头有一位老大妈向我迎面走来,我就上前向这位老大妈打招呼。估计老大妈见我不像是坏人,热情地向我聊起了田谷庵来。她说,田谷庵以前很大很有名的。所谓大,田谷庵曾经有99间房子;所谓有名,田谷庵曾经有“胜山庙里求子,田谷庵里打SI”的传说。
热情的老大妈
“胜山庙里求子,田谷庵里打SI”,说的是,以前慈溪中南部一带民间有这样一个习惯,一些人结婚后,想生孩子或一时生不出孩子,都会跑到胜山庙里拜佛,祈求自己早生贵子;同时,还有不少已婚女子,走到田谷庵那半路上的一块形状很特别的石头上坐一坐,以求顺利怀孕生育子女。
通往田谷庵路口
老大妈的介绍,令我感觉十分好奇。我决心一人上山前去参观这一神秘的田谷庵。于是我向这位老大妈询问了田谷庵的入口、路程等情况,以及曾经吸引那些少妇前来“打SI”的神奇石头大约位置。
从古道上山
回头见祝家庄沐浴在落日余辉中
古道弯弯曲曲,保持着原始风貌,在冬日太阳西斜的时候,两边显得格外的美丽。回头远眺老鹰山边的祝家庄小山村,沉浸于金色阳光之中。我一人在古道上漫步,不时寻找着传说中的那一块神奇的石头。
走一里余
走了约一里多路,前方呈现出参天大树,使山道更呈现出古色。忽然在前方隐隐约约露出了屋角。我继续前行,寻找风景,发现风景,欣赏风景。
见田谷庵
路的尽头,参天大树下,迎面是五间被断垣残壁包围了的老屋,我心中思忖这肯定是田谷庵了,只是觉得要比老大妈说的路程近得多。
师父的热心介绍
我正在好奇地一边观察,一边拍些相片,庵里走出来一位和尚。这师父(注:一般以师父为尊称,不可称为师傅)也相当热情,给我一一介绍田谷庵的情况。
田谷房屋里用的柱础(还有柱基,基础一词的由柱基与柱础而来)
雕梁画栋如此也
据传,这田谷庵的历史已相当悠久,建于明末,曾经规模不小。正如山下的老大妈所言,田谷庵当年确实有99间房子。这位师父指着老屋周边的断垣残壁,介绍着田谷庵当年的辉煌。直到解放前,这里最后一任当家和尚叫“白清”。
一九六二年的叶白清纪念碑
解放后破四旧时,政府派人将田谷庵拆了,只剩下几间作为山林队的管理用房。白清和尚在当地还俗了。说到有名,解放前浙东三五支队的领导周曼天(解放后曾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在革命处于低谷时,在这庵里躲过敌人的追杀。解放后,这位领导的子女还到这儿来看望过白清和尚。
师父取出了珍藏的字匾
道光十年,应当是1830年吧?
这位师父热情地给我介绍了田谷庵的历史,并带我参观田谷庵遗址,还从老屋里取出了他发现并珍藏着的一块古旧的匾额让我欣赏。匾额正中写首“克昌厥后”四个大字,其右侧竖写着“道光十年三月吉旦”字样(道光1821—1850,即1830年?),左侧竖写着“弟子*****敬立”字样。师父说,这匾以前在破四旧时被人悄悄取下暗藏起来,后来他在现厨房的阁楼上发现的,他发现后曾挂于现庵的大殿门口,但又担心被人偷去重新珍藏起来了。
这块板是光绪三十二年的?
“克昌厥后”,我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一时不知其意。但我想,这匾对于田谷庵来讲,肯定意义重大,便建议这位师父将此匾好好珍藏。
墙上的爬山虎成了艺术画
最后,我又好奇地问起老大妈介绍的“胜山庙里求子,田谷庵里打SI”的传说。这位师父笑笑说,确有此事,这石头其实就是慈溪土话中的“石卵子”,而“打SI”也是慈溪土话中的方言,如:两只鸡在“打SI”了。他说“石卵子”目前遗迹尚存,并愿意陪我去寻找传说中的这一神奇之物。
传说中的石卵子
我与这位师父一路聊天,走到古道半途,看到一处石头丛,其中有一石柱,上面被人毁坏了一些。师父指着它说这就是当年传说中的神奇的“石卵子”。想当年曾有多少少妇因求子心切,前来此石之上一坐,求神拜佛,祈求早得贵子啊。
山林景色
告别这位师父,回到家中,我在电脑中百度“克昌厥后”。据《诗.周颂.雝》:“燕及皇天,克昌厥后。”郑玄笺:“文王之德安及皇天……又能昌大其之孙。”即子孙兴旺发达之意。
从这些瓷器残片来看,均是明代的
这儿多奇石
如此看来,这块已具有180多年历史的“克昌厥后”古匾额,与传说中的神奇的“石卵子”还真有一定的联系呢。
美观的小石林
离此不远的梅湖风景
注:由网友夜风挡不住撰写的【寻找慈溪的风景】系列被评为2016年慈溪市优秀网上文化家园。
图文|夜风挡不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