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鳌江八中2022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八年级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之教学设计

(2023-03-23 16:44:40)
标签:

备课

分类: 语文组活动记录

语文学科教案(初稿)

备课

类型

教读课

设计教师

陈建新

上课

课题

《桃花源记》

课时

2

教材

学情

分析

《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生活和谐、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篇课文线索分明,语言朴素优美,意蕴深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今天把它作为一节复习课来上是希望让学生能对文言知识进行再积累、再巩固的同时学会一些复习文言文的方法,这对今后的文言文学习都大有裨益。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和分析理解能力,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词。

2.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构思巧妙、详略得当的写法。

3.理解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难点

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正确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

准备

幻灯

预设

流程

一、新课导入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景美人乐,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欣赏课文,一起走入桃源胜境。桃花源里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课文去一看究竟吧!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鼻祖。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施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务农生活、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

2.背景资料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陶渊明这样一个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壮志难酬。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他毅然辞去了彭泽县令,长期归隐田园。后刘裕篡位弑帝,激起陶渊明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文学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知识链接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要分为:碑记:是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4.检查预习

(1)重难字

缤纷(bn)豁然(huò)俨然(yn)

阡陌(qinmò)垂髫(tiáo)怡然(yí)

邑人(yì)间隔(jiàn)叹惋(wn)

(yì)郡下(jùn)(jì)

(2)通假字

便要(yo)还家(,邀请。)

(jù)答之(,详细。)

三、朗读指导

本文语言简练生动,朗读时要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句流利,音韵铿锵。注意读出对偶句、四字句的对称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四、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终:死亡。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2.重点句子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再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和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见。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高兴又满足。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村人)见了渔人,于是大吃一惊,问(渔人)从什么地方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

五、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答案示例: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

第二部分(23)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

第三部分(45)结局,写离开桃花源后再寻找桃花源未果。

2.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

答案示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3.第1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渲染了一种神秘气氛,为下文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做铺垫。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答案示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人们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说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说明此地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

六、课堂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故事曲折回环,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个故事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探讨。

作业

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

设计

 

桃花源记

 

语文学科教案(定稿)

备课

类型

教读课

设计教师

陈建新

上课

课题

《桃花源记》

课时

2

教材

学情

分析

《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生活和谐、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篇课文线索分明,语言朴素优美,意蕴深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今天把它作为一节复习课来上是希望让学生能对文言知识进行再积累、再巩固的同时学会一些复习文言文的方法,这对今后的文言文学习都大有裨益。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和分析理解能力,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词。

2.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构思巧妙、详略得当的写法。

3.理解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4.掌握完整翻译句子的方法,添加不同的主语。

教学重点

难点

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正确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

准备

幻灯

预设

流程

一、新课导入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景美人乐,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欣赏课文,一起走入桃源胜境。桃花源里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课文去一看究竟吧!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鼻祖。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施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务农生活、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

2.背景资料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陶渊明这样一个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壮志难酬。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他毅然辞去了彭泽县令,长期归隐田园。后刘裕篡位弑帝,激起陶渊明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文学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知识链接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要分为:碑记:是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4.检查预习

(1)重难字

缤纷(bn)豁然(huò)俨然(yn)

阡陌(qinmò)垂髫(tiáo)怡然(yí)

邑人(yì)间隔(jiàn)叹惋(wn)

(yì)郡下(jùn)(jì)

(2)通假字

便要(yo)还家(,邀请。)

(jù)答之(,详细。)

三、朗读指导

本文语言简练生动,朗读时要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句流利,音韵铿锵。注意读出对偶句、四字句的对称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四、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终:死亡。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2.重点句子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再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和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见。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高兴又满足。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村人)见了渔人,于是大吃一惊,问(渔人)从什么地方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

五、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答案示例: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分别写了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

2.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答案示例: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

第二部分(23)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

第三部分(45)结局,写离开桃花源后再寻找桃花源未果。

3.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

答案示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4.第1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渲染了一种神秘气氛,为下文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做铺垫。

5.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答案示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人们生活安乐幸福。)

6.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说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说明此地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

六、课堂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故事曲折回环,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个故事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探讨。

作业

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作业

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

设计

 

桃花源记

 

鳌江八中2022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八年级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之教学设计

鳌江八中2022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八年级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之教学设计

鳌江八中2022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八年级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之教学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