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江八中202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第三次集体备课
标签:
集体备课 |
分类: 科学组活动记录 |
科学学科教学预案(终稿)
|
备课 类型 |
新授课 |
设计教师 |
一备:(白福城),二备:(白福城) |
|||
|
上课 课题 |
第5节熔化与凝固 |
课时 |
1 |
|||
|
教材 与 学情 分析 |
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初一学生已经认识地球、月球、太阳、星星等天体,也知道了动、植物等生物,无论是天体还是细胞、生物还是非生物,它们都是物质构成的;知道诸如水结成冰、冰化水等物质的状态、物质状态改变的原因,也模糊是知道物质在固、液两态发生的转化跟温度的变化有关,也不清楚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更缺乏根据实验画出曲线、从而得出规律等探究技能。但由于观念的转变,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能进行一定的实验探究,他们在慢慢地由过去的“观察者”变成了“探究者”,由验证者变成了“发现者”。因此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参与设计、探究、分析、总结及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
|||||
|
第1课 时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知道物质固液状态可以转变,引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物质存在的状态,了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引导学生去读“几种晶体的熔点表”,体会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并记住硫代硫酸钠、冰、钨等几种物质的熔点;能描绘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图象及曲线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
||||
|
教学重点 难点 |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体会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描绘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图象及曲线 |
|||||
|
教学 准备 |
电烙铁、焊锡、粉末状的硫代硫酸钠、松香等 |
|||||
|
教学过程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
|
导入新课 |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从大自然的这些景象中我们发现,水可以由固态变成液态,也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 |
引导学生联系大自然现象 |
从大自然现象引入新课内容 |
|
讲授新课 |
1、熔化与凝固概念 以大自然中水结冰,冰化成水为例,得出熔化与凝固的概念。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一块冰放在手里,冰会融化 点燃一根蜡烛,火焰附近的石蜡也会熔化。 相同之处:固态变成液态 不同之处:冰熔化是有先后之分,未熔化的冰仍然是坚硬的;而石蜡熔化却是一个逐渐软化的过程,固态和液态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分界点。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不同固体熔化的规律,我们以海波(硫代硫酸钠)和松香为例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 2、观看海波和松香视频 【海波的熔化】 实验器材:温度传感器、三脚架、大烧杯、试管、石棉网、酒精灯、水、海波、秒表 实验步骤:1、首先将石棉网放置于三脚架上(因为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垫上石棉网)
观看视屏 【松香的熔化】 实验器材:温度传感器、三脚架、大烧杯、试管、石棉网、酒精灯、水、松香、秒表 实验步骤:1、首先将石棉网放置于三脚架上(因为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垫上石棉网)
观看视屏 根据视频所示,给出了海波和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曲线,比较海波和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 比较海波和松香的熔化: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两者的不同点是:海波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在这一温度下海波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而松香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它是一个逐渐变软再变稀的过程。 在对其他多种固体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后,人们发现有两类固体:一类像海波那样, 在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另一类像松香那样,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但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分别用图 4-46 和图 4-47 表示:
【思考与讨论】 AB段随着时间的变长,温度急剧上升;BC段随着时间的变长,温度上升缓慢近乎不变;CD段随着时间的变长,温度又开始急剧上升。 晶体熔化前是固态,熔化中是固液共存态,熔化后是液态。非晶体熔化前是固态,熔化中是粘稠态,熔化后是液态。 非晶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总结】 1、熔点是固体将其物态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熔化)的温度,即,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2、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 【常见的晶体】明矾、食盐、水晶、金属等。 【常见的非晶体】玻璃、蜂蜡、塑料、橡胶等。 观看P145几种材料的熔点。 【思考与讨论】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制成的,选用这种材料有什么好处? 钨是一种金属元素. 钢灰色或银白色,硬度高,熔点高,常温下不受空气侵蚀;主要用途是制造灯丝和高速切削合金钢、超硬模具,也用于光学仪器。 图4-49给出了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其中非晶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实验表明,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思考与讨论】从冰箱冷冻室里取食物时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用湿餐巾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可以将食品粘住并提起。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冻食品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食品表面,由于冷冻食品的温度很低小水珠又立刻凝固,所以手被粘住. |
引导学生联系大自然现象,引出本节课内容
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让学生观看海波和松香熔化过程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海波松香熔化的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晶体与非晶体
提问学生从图中观察到温度是如何变化的,进而帮助学生提出晶体及非晶体的熔化状态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点
学生思考,教师辅助
学生思考,教师辅助,从生活源起,了解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 |
引入熔化和凝固
引出固体液体互变的条件(让学生总结和评价,老师再板书)
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固液变化的条件(最好提前准备一下实验,保证实验的顺利成功)
引出晶体的熔化特点(通过图像让学生分析图像特点,总结归纳晶体熔化的特点和规律,学生相互评价,老师开始板书。)
思考与讨论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对比图像说明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是相反的规律)
总结晶体非晶体熔化特点
从钨丝引出凝固
拓展晶体的凝固 |
|
课堂小结 |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 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实验表明,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 |
学生记笔记
|
新课知识点总结:1、学习熔化和凝固 2、搞清楚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
|
板书 |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
学生记笔记 |
指导学生了解本节课重难点 |
|
课后作业 |
1、阅读材料液晶。 2、完成作业本P147页1-3题。 |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
巩固新课知识点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