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鳌江八中201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二次课堂展示活动

(2019-12-17 14:10:09)
标签:

校公开课

分类: 数学组活动记录

6.8 余角和补角 教案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个角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互余与互补的角的性质;

3.学会运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思考,并初步学会用代数方法,(主要是列方程)解决几何问题;

2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个角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和使学生学会用设未知数的方法解决几何中的计算题是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是难点.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一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_______________ 两种方法;
一个角根据它的大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是锐角 __________;(2) ____ = ;(3) ____ ;(4) 是平角 = ;(5) _____ =

活动2【导入】新知探究

1.自学、小组合作 ,完成任务二、三

任务二:完成课文P163页《合作学习》,并阅读课本中介绍的有关角的新知识,小组合作回答完成以下问题:

互为余角(简称:互余)是如何定义的? 角是如何定义的?请你举例说出一对互为余角。
互为补角(简称:互补)是如何定义的? 补角是如何定义的?请你举例说出一对互为补角。
根据你对余角、补角知识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只要几个角的和等于 ,这几个角就是互为余角( )
两个角如果是互为补角,那么这两个角一定有一条公共的边( )

你还学过哪些数学概念的定义也是跟余角、补角的类同的?

[文本框: 学习笔记1:]


2.
归纳小结,理解新知。

任务三:独立完成P164页《做一做》,看谁又对又快?(:说明理由要用 过程)

 

活动3【导入】深入学习、巩固新知

任务四:理解新知

议一议:根据互为余角、补角的定义,你知道两个角是互为余角(或补角)有什么性质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完成PPT例题和练习,掌握用方程求解的方法。

任务五: 巩固新知

动手画一画

借助于做图工具,分别画出锐角 的余角和补角,相互讨论一下,能画出几个?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综合运用,完成PPT练习题,归纳小结,提炼要点

[文本框: 学习笔记2:]

 

活动4【导入】(四)引导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鳌江八中201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二次课堂展示活动

评黄小静老师《余角和补角》一课

评课人:李存斌

 

本节课是在认识直角、平角的基础上,比较角的大小后,通过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学习两角互余、互补的概念和性质。听了黄老师一堂成功的公开课,有以下感受:

1、教学目标明确,突出能力培养。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几何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几何推理与表达的能力。能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

2、重视情感目标培养,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通过模仿、操作学会观察、分析,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以及一般性的结论的思想方法,运用类比思想和方程思想理解与解决问题。

3、加强直观教学,感性教学把教学过程转化为观察、发现、动手模仿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信心。

4、讲练结合,重视题组训练并适时落实。

5、重视学生主体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运用教学直观,呈现知识,并提供学生动手和活动机会

 鳌江八中201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二次课堂展示活动


《二次根式》评课稿

—评林莉老师的《二次根式》  评课人:包小影

今天听了林莉老师的《二次根式》一课,受益匪浅。林老师基本功扎实,板书漂亮、语言有亲和力。林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合理,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活动设计指向问题解决。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总体来看本节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概念的引入、例题的引领、练习题的巩固,及时地总结提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创造性地使用例题到设计变式训练、迁移训练、拓展训练;从展示正确解题过程到展示错误过程让学生评价,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和深度上得以发展,从而实现数学思维的全方位训练。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很值得学习:

    1、从教师教学来看,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合理,活动安排科学,能够落实分层教学,考虑全体学生。练习设计合理,有层次,有梯度,基础知识掌握在课堂上,关键性的训练完成在课堂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面向全体,不同层次学生均得到发展;过程体验充分,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教学目标检测及时有效,达成度高。

    2、目标明确,设置恰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中,始终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讲授正确,课堂结构合理;

    3、课堂气氛营造: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又适当的加入激励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林老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4、师生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学生回答和在黑板上书写讲解过程充分暴露学生思维中的缺点,教师及时补充更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师生交往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总之,林莉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很成功的课。

 鳌江八中201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二次课堂展示活动


鳌江八中201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二次课堂展示活动

鳌江八中201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二次课堂展示活动

鳌江八中201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二次课堂展示活动

鳌江八中201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二次课堂展示活动

鳌江八中201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二次课堂展示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