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亮习俗
(2013-01-15 20:29: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金炼转载 |
“慎终追远,崇宗敬祖”,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祭祀先祖一直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说起祭祖,各地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在我的老家就有“送亮”这一习俗。
老家一年中进祖山上坟祭祖的时间有三次,元宵佳节、清明、以及小年夜。清明上坟在我老家俗称“挂山”,元宵与小年夜的上坟称为“送亮”。“送亮”即为逝去的先人送去亮光,让先人们过个好年之意。“送亮”的时间一般在半下午至傍晚这段时间,同宗的亲人们(一般都是五代同堂的本家,且出嫁的女儿们是不能回家祭祖的,老家习俗认为女儿回家祭祖,祖先会保佑外人。)提前约好,每家的青年跟小孩在家的是必须要参加的。先去商店买好香、烛、纸钱以及鞭炮和烟花,买的烛必须要大,以保证天黑还能看到烛光。然后所有人一同进祖山,先给先人坟墓清理杂草、树叶之类,以免引发火灾。接着家族长者就开始点烛,然后借着烛火点香,点香一次是一百香一起点,然后每人分上一把香一把烛,先是给家族先人们的墓插香烛,每张墓前插3根香2根柱。然后家族中的长者把所有人聚拢,并高呼鸣炮,待烟花、鞭炮鸣完过后,每人拿一刀纸钱,由长者带领按照长幼之序在先人墓前焚纸钱三张,并三叩首(老家俗称拜年),长者先拜完年后,就会给下面的后辈介绍墓中先人的生平以及辈分。接着在祭拜下一位先人,待给本家全部的先人拜完年后,再看祖山上其他同姓或异姓因没有后人或是其他原因导致没人祭拜的墓(年年上一般都清楚),每张墓前上香、点烛并焚纸钱,同时给墓主三鞠躬,以示尊敬。待忙完后下山,在一起去家族中辈分最高的长者家中聚餐,席间长者会给后辈们讲述家族历史,聚餐之后便清算开销,每家均分。
记忆中参加“送亮”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每当回忆起来,倍觉温馨。以前“送亮”这一习俗曾一度基本被人漠视,很少还有家族在延续。不过近几年又火了起来,听大伯说每年都很热闹,而且更胜往昔,实乃一大幸事。
不过现在因很多人外出打工,有了自己的事业,因时间等诸多原因,有很多家族改为除夕夜“送亮”,元宵基本就剩一些家族老者在延续,不过每年的小年夜还是有很多开着小车回家族“送亮”的,真心的希望这一古老的习俗能好好的延续下去,这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