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伟忠刻了“嘉定三朱”竹刻组雕

(2020-06-27 10:01:04)
标签:

嘉定

安之

竹刻

今日清理一些旧杂志,不想在一本图录中夹着两张纸,打开一看是08年热天写的稿子,自己已经忘了。觉得内容是当时实录,有保存的必要。于是开电脑找文件,还好又保存,就分享在这里。20年端午后二日,征。

首先有必要对此题目作一简要说明。张伟忠,男,嘉定外冈人,今年42岁,现在嘉定博物馆工作,专职从事竹刻的研究与创作。“嘉定三朱”是后人对嘉定派竹刻创始者与奠基人朱鹤(号松邻),其子朱缨(号小松),孙朱稚征(号三松)的尊称。“竹刻组雕”是指这件作品是以竹子雕刻并由好几个小件组成,具体是大小一致的三小件,一人一件,形式为臂搁。“刻”,也可以说成是雕。“了”,表示已经完成。

我觉得还有必要对张伟忠其人作一补充。此君从前曾在外冈鱼塘养鱼,听他本人说,鱼养的不坏。当年鱼塘的经费有部分要靠卖鱼得来,他曾对我说过,当时卖鱼不用秤,一看鱼个头就知道有几斤几两,有人来买,就说一斤多少钱,见人挑了条鱼,就说这鱼多少钱。人家不信,就拿秤来过,正好是那数。说起这,他两眼发光,而两脸是松弛的,让我听了有些怀疑。直到有一天(九几年头上,哪年忘了),我们单位的江老师买了条大花鲢正准备杀,当时我与他正好在场,就问这鱼多重。他只一看,就说一斤八两,不会差半两。我看着他,他也看着我。这时江老师笑着发声,是一斤八两,他听了没作声。于是我便相信他以前说的没骗人。

张伟忠要刻“三朱”是今年六月里的事。他说嘉德已向他征集秋拍的作品,他答应了。最初他想刻“竹林七贤”组雕,并说已有蓝本且有了初步的构想。我听后没有怀疑。这里要作一点说明:今年春节一过,他就赶到杭州去了。他来电告诉我他的时间安排:白天学素描,晚上搞竹刻。四月头上回来嘉定时带回了创作的陷地作品《石榴臂搁》,不几天就回了杭州。

五月下旬的一天,他跟俞田一起坐长途客车回到嘉定不久,就打电话给我,让我到新篁馆看看他俩的作品。我赶到时,屋里已来了不少人。见我来到,便将带回的新作浮雕《佛门臂搁》和浮雕《弥勒佛臂搁》给我看。他拿着《佛门》说,这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是要表现什么;拿着《弥勒佛》说,这件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是要表现什么,现在这样子,克服了什么不足。他飞快地说着,疲惫的脸上洋溢着欢愉。最后把作品搁在桌上,手舞着头摇着,看了又说了不少。这两件作品,呈现出别样的情致,让人心里直痒痒,直觉告诉我,他现在的状态不错。

随后,他又给我说俞田的作品,什么《英雄美人》《悄悄话》《和合二仙》,也说的津津有味。我听得直发呆,俞田看得直微笑。他和俞田的这几件作品,都参加了今年五月底到七月底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与台湾徐氏文教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竹刻艺韵——2008海峡两岸竹刻艺术交流活动”。俞田的《和合二仙》作为这一活动的代表作品被主办者作了介绍,张伟忠的《佛门》让业内人士直说灵动。这都让人高兴。

六月下旬他在杭州给我发来短信,内容是说朱缨的。我去电问情况,他说刻七贤要刻七件,而嘉德要在八月底看到作品,时间来不及,便改刻三朱。我问构思如何,他说已有了设计稿了,如何表现也已有考虑,并说朱鹤的已开始刻了。他说到时每个人物都要有题诗,让我帮着写,但文字不能多。后来的一个月里,我拟了稿,用短信发给他,他看后提出意见。最后定下了:《题朱鹤》:松邻具只眼,雕镂建奇功。竹人传艺苑,流品树新风。《题朱缨》:小松称隐逸,绝艺见精神。几多风雨夜,游梦话前身。《题朱稚征》:三松尚古谊,授业宽藩篱。至今练水畔,犹见此风遗。

七月中旬他从杭州来电说,朱鹤的已初步完成,朱缨与朱稚征的已起了手,格局已作了统一,如何处理已有考虑。我问时间来得及吗,他说没问题。八月刚至,他来电说,作品已基本完成,只差上面的题诗了,并说过两天就回嘉定,请张波写,这事已与张波说好了,言语间透着轻松。

五日,我在新篁馆遇到伟忠。问到作品,他说已叫朋友小毛去配座子了,座子怎样做都有交代并附有草图。又问及题诗,他说张波已写好,并已着手刻了。他说这次的标准不同,刻字也要化大力气,但只是技术问题,不要再化啥脑筋了。

十八日晚饭过后不久,伟忠来电说,字也刻好了,可以过来看看。我马上就去。这天回到自己家里,已是半夜了。第二天我老婆对我说,昨天伟忠电话一来,你真的有点失魂了。我只呆看着她笑。我老婆无语。

再说接到电话离家去伟忠家,是骑车去的,我因确定没有像我老婆说的失魂,骑了不到十分钟就安全到达。按了门铃,伟忠开了门,进门后见他正在吃饭。他指着摆在靠墙台子上的插屏说,你看看。作品在顶灯的照射下,效果毕现,人物形象从容洒脱而又个性强烈。但这种强烈显然包含了它的另一面,那就是温和。温和中说着强烈,强烈中说着温和。这对矛盾就这样同时并树在那里。我或前进几步,或后退几步,或左移,或右动的看着,整件作品浑然划一,让人心静。我说心静,没有说脑子也静了,我的脑子是飞快的转着的。虽然此件设计稿伟忠早就给我看过,并说过配景用途各种关系的考虑与处理,我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所营造的意境困绕,产生出一中奇怪而虚无的联想。这四百年多前的嘉定先人就这样活脱脱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了。他们就在我的眼前,就在这间屋里:抚着琴听风雨,把着碗吃老酒,摇着扇看盆景。

我前进后退左右移动,样子一定有些像我老婆说的失了魂啦。或许伟忠看我这样子有些滑稽,就对我说,来坐,一起吃点酒。不知他何时不吃饭而倒了酒在喝,我也就坐下了把杯。他说这杨梅酒好吃的,已放了好几年了。其实我吃不来酒,好酒次酒对我是一样的,不过次酒吃的多了要头痛。而这酒最后吃了不少也没事,这是好酒,他没骗我。后来他的学生王顺坚也来加入,又吃了不少。

吃着酒,听他说竹刻。说着说着他有些激动。我知道他没吃多,只是脑中有些灵光涌起。他激动地说着他的梦想,他的新的构思,他说他想表现更多的题材,采用不同的表现语言。他又说到了中国元素,竹刻基因。他又说到了海纳百川,又说到了要提炼,等等等等。说时或立或坐,或弯腰或起步,头与手跟着动,总之是肢体语言很丰富,面部表情很夸张。最后他严肃地拿出了一把刻刀让我看,他说这是琢磨着做的。他说应该有一把刀,可以刻出过去与未来,理想与现实。他又说他痛苦死了。说这话时,他的脸上掠过一丝地狂傲之气(当时我是这样感觉的)。他是想拿手中的刻刀来作现代式的笑傲山林吗?不然这掠过的狂傲之气就没法解释。可是我知道,我似乎有理由作这样的遐想的。

819日晚草,20日打印

张伟忠刻了“嘉定三朱”竹刻组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