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六)——习得无助

(2012-02-26 19:05:16)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频道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六)——习得无助

要点:

      习得无助现象:也就是当个体认知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困难,对目前的环境变化无法控制,或是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测时,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延续,个体将会丧失斗志,进而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

      这里要谈到习得无助的重要观念:它必须是当事人把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内在的因素时才会发生。例如学生学不好这件事,若是教师认为这是因为自己不会教,或是觉得因为学生太笨、太懒,自己没有办法改变学生,久而久之就会有习得无助的感觉。然而,若是把这件事当成是学生还没开窍,乐观地期待学生(别人)”日后就会忽然懂了,那么教师就还是能继续快乐地面对同学。

       老师的习得无助表现在两个向度,其一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及生活常规表现”;其二是表现在对学校的态度这一件事上。

      如果我们让孩子不断地、成功地解决我们交付给他的小挫折,这些小小的成功经验将大大地帮助孩子日后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心态。所以,敬告各位老师、家长,有很多小事,千万不要因为你做得比孩子好,就把事情都捡起来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没有这些小学习,孩子是做不了大事的。

      咨询理论中的存在治疗创始人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Frankl)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他们可以折磨我的外在,但不能进入我的内心。弗朗克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家人都被囚禁在集中营里,而且最后只有他一个人生还。然而,集中营中的恐怖经验并没有打倒他,反而更加深他肯定存在治疗的重要性,这是大师的思维。

思考

我觉得人的一生难免不经历“习得无助”的时候,只不过这种心理现象因个体本身的抗挫能力,遇到的境遇等诸多原因的不同,所以表现的结果会有所差别。有的人“习得无助”是一时的,有的人“习得无助”是一生的。换句话说吧,其实就是一种无限消极的状态。(可能自己理解的有偏颇或是太肤浅了)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会遭遇到那种让我们真的无法脱离的困境,真正绑住我们的,往往是我们心底那种懦弱、不愿努力的心态。的确,人生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很多时候就是伸伸手,或是跳跳脚就可以得到的东西,只是这伸手跳脚的动作都懒得去做或是只试了一两下就放弃了而已。像试验中那只小狗,到最后在电击时只要它轻轻的碰一下笼子的门就可以逃开了,只是在前几次努力无果的情况下它连碰一碰的想法都没有,而是甘愿忍受那份痛苦。

如果学生有了“习得无助”的现象,我想其中不可推卸的一个原因肯定和教育体制或是学校制度亦或是教师有关。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要看看习得无助现象的定义:当个体认知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困难,对目前的环境变化无法控制,或是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测时,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延续,个体将会丧失斗志,进而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教育为什么要给学生设置一个一个的困难呢?为什么总让他们对未来无法预测呢?为什么总会让他们陷入困境呢?难道学生只有成绩好了,才是唯一的出路吗?让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兴趣盎然的心态,充满美好的期待并且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参与难道不重要吗?所以更多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状态,比让他们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会减少他们有“习得无助”现象的机会。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成功,相信自己,如何去无限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比给学生今天又多练习了几道数学题目来的有意义的多。

教师的习得无助,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如何改变教师的这种心态?学校应创设一种宽松、积极、向上的大氛围。必要的制度建设是应该的,但却不是唯一的。遇到事情多从老师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多多的让老师们感受集体的温暖,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展示,得到认可。从而让学生爱上他们所教的学科,不断的让富有正能量的人去带动,引燃身边的更多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