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六)——习得无助
(2012-02-26 19:05: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频道 |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六)——习得无助
要点:
思考:
我觉得人的一生难免不经历“习得无助”的时候,只不过这种心理现象因个体本身的抗挫能力,遇到的境遇等诸多原因的不同,所以表现的结果会有所差别。有的人“习得无助”是一时的,有的人“习得无助”是一生的。换句话说吧,其实就是一种无限消极的状态。(可能自己理解的有偏颇或是太肤浅了)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会遭遇到那种让我们真的无法脱离的困境,真正绑住我们的,往往是我们心底那种懦弱、不愿努力的心态。的确,人生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很多时候就是伸伸手,或是跳跳脚就可以得到的东西,只是这伸手跳脚的动作都懒得去做或是只试了一两下就放弃了而已。像试验中那只小狗,到最后在电击时只要它轻轻的碰一下笼子的门就可以逃开了,只是在前几次努力无果的情况下它连碰一碰的想法都没有,而是甘愿忍受那份痛苦。
如果学生有了“习得无助”的现象,我想其中不可推卸的一个原因肯定和教育体制或是学校制度亦或是教师有关。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要看看习得无助现象的定义:当个体认知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困难,对目前的环境变化无法控制,或是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测时,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延续,个体将会丧失斗志,进而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教育为什么要给学生设置一个一个的困难呢?为什么总让他们对未来无法预测呢?为什么总会让他们陷入困境呢?难道学生只有成绩好了,才是唯一的出路吗?让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兴趣盎然的心态,充满美好的期待并且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参与难道不重要吗?所以更多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状态,比让他们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会减少他们有“习得无助”现象的机会。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成功,相信自己,如何去无限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比给学生今天又多练习了几道数学题目来的有意义的多。
教师的习得无助,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如何改变教师的这种心态?学校应创设一种宽松、积极、向上的大氛围。必要的制度建设是应该的,但却不是唯一的。遇到事情多从老师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多多的让老师们感受集体的温暖,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展示,得到认可。从而让学生爱上他们所教的学科,不断的让富有正能量的人去带动,引燃身边的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