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邮杂记(之二十)
每一张定位页都值得尊重
王宏伟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去年春天,我在网上拍下的几十本德国邮票定位册中,有的定位册不是以“册”的形式,而是以零散的单张或十几张或几十张定位页的形式存在、并陆续向我报到的。同每一本“册”式定位册一样,我对这些不知什么原因漂洋过海、散落而来的定位页一视同仁。因为我知道,每张定位页都被我的德国前辈集邮者接触过,抚摸过,每张定位页上都散发着、记录着或多或少的气场和故事,需要我这位中国后来集邮者用心体会、格外尊重和虚心学习。
今天上午,我将这些“散兵游勇”集合在一起,按照定位页下方不同的文字,分为以下几种样式:
一、“LEUCHTTURM
N76”式(图1):德国(西德)邮票定位页,仅一张,四周为直角,左侧有3个装订孔。定位页横208毫米,纵282毫米,是我目前看到的规格最小的定位页,小于集邮展览通用的国际标准贴片(横230毫米、纵290毫米)。页上的黑线框横182毫米,纵260毫米。定位页印有邮票的黑白底图,其上覆有双层透明薄膜,是德国(西德)于1976年4月6日为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发行的“曲棍球”邮票和“无舵手四人划艇”邮票及小全张邮票定位页。定位页上没有插入邮票。
二“LEUCHTTURM”式(图2):德国(西柏林)邮票定位页,共17张,四周为圆角,左侧有2个装订孔。定位页横228毫米,纵297毫米,与集邮展览通用的国际标准贴片(横230毫米、纵290毫米)大小基本一致。定位页上的黑线框横183毫米,纵261毫米。除了“维也纳合唱团”“少年集邮”一页为单页外,其余均为双页。定位页只印每套第一枚邮票的黑白底图,重复的印有指向前枚邮票的箭头以及不同的邮票面值数字,这种印刷方法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印上所有邮票黑白乃至彩色底图轻而易举,何必如此“偷工减料”,让集邮者不满。这是历史造成的,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就是要这样精打细算。底图上覆有双层透明薄膜,均没有插入邮票。
三“不连贯数字页码”式(图3):定位页的下方空无一字,只印有“3”“6”“9”“10”“13”等数字页码,且数字页码不连贯,故称“不连贯数字页码”式。纸张厚实而挺括,有重量感和力量感。为德意志帝国时期(1933-1945)邮票定位页,共11张,四周为直角,左侧有2个装订孔。定位页横228毫米,纵297毫米,黑线框横194毫米,纵253毫米。前6张为1933年、1935年、1936年、1937年、1939年发行的小全张邮票定位页,后5张为1942年、1944年、1945年邮票定位页。定位页印有邮票和小全张邮票的黑白底图,底图上覆有嵌入纸张的透明薄膜,可惜内既无邮票,又无小全张邮票。数字“3”这张德国第2枚小全张邮票定位页真蹊跷,装订孔怎么在右边(图4)?
四、“连贯数字页码”式(图5):定位页的下方也空无一字,但印的“184”至“193”数字页码是连贯的,故称“连贯数字页码”式。纸张同样厚实而挺括,如同“萨芬”牌定位页一样。定位页四周为直角,左侧有2个装订孔。定位页横227毫米,纵297毫米,黑线框横194毫米,纵253毫米,基本上与“不连贯数字页码”式同大小。共10页,为德国(东德)1976年全年邮票定位页,邮票底图上覆有嵌入纸张的透明薄膜。欣赏清晰底图上显示的花卉(“兰花”,1976年6月13日发行)、绘画(“柏林国家博物馆小型雕像藏品”,1976年6月22日发行)、文物(“古老马车”,1976年7月27日发行)等邮票,都挺好看的,让我一改对东德邮票的漠视态度,有了将这些邮票找来插入这些定位页的想法。
五、“SCHAUBEK
(40)”式(图6)和“SCHAUBEK
(bb400)”式(图7):除了定位页下方“SCHAUBEK”中的“(40)”和 “(bb400)”不同外,其他没有什么不同,均为德国(东德)邮票定位页,无邮票底图,如同贴片而已。定位页横275毫米,纵291毫米,黑线框横193毫米,纵247毫米,框内横向、纵向小点密布,方便布局。纸张有点软,四周为直角。“SCHAUBEK
(40)”式有55张,“SCHAUBEK
(bb400)”式有10张,德国(东德)集邮者随性而为在这些定位页上发挥到极致——既有新票,也有旧票;有单枚票,有四方连票,有多连票,有小版张;有的邮票满满的,达十几枚,有的空空的,只一枚而已;还有我不知所云的密密麻麻的铅笔字迹……定位页左侧的装订孔,有的是两个孔,更多的是6个孔。在这些看似没有什么规矩的定位页上,我能想象出当年的他们在自由天空下的快乐面孔。
六、“SCHAUBEK
(年代)”式(图8):定位页“SCHAUBEK”后面的“(bb400)”或“(40)”为“(1972)”“(1973)”“(1976)”“(1977)”“(1980)”“(1981)”和“(1984)”括号和年代数字,这是一个不同;还有一个不同,就是定位页黑线框内没有了便于布局的小点。定位页左侧装订孔均为两个,仍为德国(东德)邮票定位页,也无邮票底图。定位页大小和黑线框长短等均与“SCHAUBEK
(40)”式和“SCHAUBEK
(bb400)”式相同。在“(1980)”“(1981)”“(1984)”定位页上,我还看到了3枚曾经被我这位专题集邮者心心念念的“黑印样”。
一天的时间里,我的目光从这些德国邮票定位页上一一掠过,心绪难平,浮想联翩——无论是哪种样式的定位页,如今,这些定位页还在,而定位页的主人都去了哪里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