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理的步伐——吴为山答记者问本报记者王宏伟

(2022-04-01 17:09:49)
分类: 广而告之

真理的步伐

——吴为山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王宏伟

真理的步伐——吴为山答记者问本报记者王宏伟
吴为山在马克思的故乡  图片来自网上


真理的步伐——吴为山答记者问本报记者王宏伟
吴为山题字“真理的步伐”  王宏伟收藏



      记者:您在2018年2020年分别设计两套票,一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邮票。您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国内外知名的大艺术家,日常工作和艺术创作极为繁忙,为什么设计小的邮票情有独钟

吴为山:邮票然小,但文化含量很大,是一个国家、一个重要事件、一个重要人物的历史纪念,能上邮票的,能上邮票的都是十分重要。那么,为这些重要的事件和重要的人物设计邮票,特别是将在国际交流过程当中,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把值得载历史的,具有价值的这些事和人邮票的方式创作出来,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邮票可以传播,不仅可以在国内传播,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同时,它还可以留存到未来,所以,邮票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以及未来价值,都决定了邮票意义重大。

2018年,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时候,我应邀为马克思的故乡创作了一尊大型雕塑《行进中的马克思》。这个雕像表现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一个哲学家、一个学者马克思的步伐坚定,从容自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之下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放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所以,这个雕塑5.5高,矗立在德国特里尔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天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50多个主流媒体进行采访。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我应邀设计了《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邮票,纪念邮票有两枚,邮票图案均是我的雕塑。一枚邮票图案是《行进中的马克思》雕塑这显然有别于一般的站像、坐像的纪念碑,也有别于一般举手势的政治家雕像,而是以中国写意雕塑的手法,既惟妙惟肖地刻画出马克思的伟岸形象,更深刻广博地表现出作为思想家、哲学家、学者马克思的内心世界。他手夹厚厚的著作,从他的家乡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永远。另一枚邮票图案是《伟大的导师》雕塑,表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伟大的友谊。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实际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共同努力的成果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伟大战友,作为他的亲密合作者,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术当中,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组雕塑最早在恩格斯诞生195周年时,在中央编译局落成的后来这一组雕塑又在中央党校矗立。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这一组雕塑永久性地矗立在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这一组雕塑放着马克思的手稿。

记者:我注意到,《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邮票图案是您的雕塑。恩格斯诞辰200周年邮票图案是素描,是您画的吗?

吴为山:是的。以雕塑的形式作为邮票图案多,以绘画的形式作为邮票图案比较多。因为之前在设计《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邮票时,雕塑已经做过邮票,所以这次在设计《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邮票时,采用素描的表现方式第一枚邮票展现了青年恩格斯半身像,背景为恩格斯故居;第二枚邮票展现了工作中晚年恩格斯的形象背景为带有马克思、恩格斯头像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封面和《资本论》中文版封面。我用素描的绘画语言,将形体、透视、空间、虚实等元素用节奏的线条来进行概括。在黑白灰之间,生动地再现了恩格斯的神态、姿态——恩格斯眼神清澈而深邃,两眼凝视前方,犹做不息的思考和判断,在方寸之间体现革命导师的高大形象。这一组素描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付出很大代价,时间的代价,情感的代价,是很值得的。作为一个邮票设计者,一个雕塑工作者,一个美术工作者,能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时,邮票都由我来设计,我觉得这是一个莫大的荣幸。这套邮票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隆重的邮票首发式

记者:邮票被称为“国家名片”,也是微型的艺术品。您是一位艺术家,您觉得邮票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吴为山回答详见本报3月29日第一版《吴为山:邮票设计应小中见大》。

记者:已经“跨界”设计了两套邮票了,今后对设计邮票还有兴趣吗?

吴为山:邮票设计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美妙的经历,我非常喜欢设计邮票。我觉得设计邮票的过程当中,把所有的广阔思维,还有一切精力都会凝聚在一个点上去。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需要全神贯注,同时也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面,在一个很小的邮票空间当中,来体现他的全部素养。

记者:您个人有过集邮的经历吗?

吴为山:邮票,我以前一直在集,也收藏了不少的邮票这些年因为工作太忙,也就没有再集邮票本身就是微型的艺术品,对我的艺术创作也很有帮助的。

记者:2021年9月23日至11月14日,您列支敦士登举办了意在神韵雕塑绘画艺术展,因为疫情,您没有亲临现场。今天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驻亚太区总代表、列支敦士登邮政驻亚太区总代表齐向荣女士还向您赠送了列支敦士登邮政为您的展览特制的个性化邮票。在“邮票王国”列支敦士登举办您的展览,您认为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吴为山:10多年当中,我在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地举办了多次雕塑绘画展览疫情期间在列支敦士登举办的这次展览,是根据我们于2019年12月7日在北京签订的《中国美术馆与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而举办的,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雷诺先生以及齐向荣女士到中国美术馆访问以后,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次以中国历史文化名人老子、李白等为主题的雕塑绘画作品在列支敦士登举办我虽然没有亲临现场,但通过视频以及列支敦士登报纸的报道来看,盛况空前,是非常成功的。特别是有“邮票王国”美誉的列支敦士登邮政还为这个展览邮票,我感到很高兴。我还把我专门创作他们国家音乐巨匠约瑟夫加布里埃尔莱茵贝格尔的雕像,捐赠给了他们国家博物馆。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中国美术馆对广大集邮者来说是一个艺术展览的殿堂也是一个邮票原作收藏的宝库。因为中国美术馆展览和收藏的很多作品,都是上了邮票的原作,所以我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建议——可否在适当的时候,把已经上了邮票的原作,如徐悲鸿的《群奔马》、汤小的《永不休战》、潘家峻的《我是海燕》、杨之光的《矿山新兵》、潘鹤的《开荒牛》还有您的《伟大的导师》等这些上了邮票的原作,和这些邮票一起,举办一个“邮票与原作”展览,将那些琳琅满目的美术家们并没有看过的承载了他们作品的邮票,将那些闪耀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的但集邮者并未欣赏过的邮票原作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一个“同框”展出,这在中国美术馆已经举办的数不胜数的展览中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展览,这个展览也必将对中国集邮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在中国集邮史上会留下辉煌的一笔。请问,您有没有这种想法呢?

吴为山: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啊!中国美术馆的确收藏了许多已经上了邮票的原作,但正如记者所言,很多美术爱好者并不知道哪些作品上了邮票,很多集邮爱好者也并没有看见过邮票原作,从原作中感受到魅力。所以中国美术馆有责任举办一个具有“桥梁”意义的展览,让美术家们和集邮家们来一个“鹊桥相会”,在一起共同感受邮票之美、原作之美、艺术之美乃至生活之美。这个建议很好,马上就来做!组织相关人员、相关部门在一起策划一下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请您在我的封上题几个字吧?

吴为山:好,就写“真理的步伐”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