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者五百年来一徐渭为什么在邮票上看不见你

分类: 先睹为了“快” |
五百年来一徐渭
集邮者为什么在邮票上看不见你

郑板桥曾刻印一枚,
自称是徐渭门下牛马走;
吴昌硕盛赞,
徐渭画中圣,
书法逾鲁公;
齐白石曾言,
青藤(徐渭)、雪个(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
能横涂纵抹,
余心极服之,
恨不生前三百年,
为诸君磨墨理纸……
拥有这样强大粉丝团的徐渭,何许人也?集邮者为什么在邮票上看不见他的作品?是他的人品不够格?还是他的作品不够格?……带着这些问题,6月14日,记者从北京来到浙江绍兴,在《绍兴集邮》主编谢勤、市邮协常务理事王金富的陪同下,对绍兴博物馆沈一萍副馆长进行了采访。
记者:徐渭何人?
沈一萍:徐渭(1521—1593),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道士、天池山人、田水月等,明中叶书画家、文学家、戏曲家和军事家。
徐渭自许为“畸人”。畸者,奇也,畸人即不流于世俗而合于天道的异人。说得通俗些,畸人也就是奇人。他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失手误杀继妻,得好友营救后改判7年。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去世,年73岁 。
他是时代变革的积极参与者,其胸中有一股不可磨灭之气,虽英雄失格又有托足无门之悲,世俗生活中的失败者却造就了一个杰出的文化人、艺术大家。
记者:您作为美术界的专业人士,如何评价他的作品?
沈一萍:对徐渭成就的评价,始于他自己:“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陶望龄:《徐文长传》)给自己的文艺成就排了座次。另一些人则重在他的奇:“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予谓文长无之而不奇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四声猿序》)
明代,宫廷画家偏重临摹。徐渭一反传统,敢于革新创造,擅长于水墨大写意花卉画。他传世的绘画作品很多,其中重要作品有《墨葡萄图轴》《白燕诗卷》《驴背吟诗图轴》《黄甲图轴》《应制咏笔轴》《应制咏墨轴》《三友图轴》《芭蕉梅竹图轴》《墨画九段图卷》等。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墨葡萄图轴》是一幅最能体现徐渭画风和成就的成功之作。这幅画充分发挥了我国水墨画的笔墨技巧,笔墨的浓淡恰到好处,枝叶错落有致,葡萄晶莹欲滴。徐渭在画上还题了一首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首诗把徐渭一生的坎坷遭遇抒发无遗。
徐渭学画较晚,他的画卓然独立,开创了青藤画派。对于徐渭的绘画艺术技巧,后人推崇备至,特别是郑板桥,更是钦服得不得了: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瘦笔、破笔、燥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雪积,竹之全体在隐跃间矣!(郑板桥《板桥题画录》)
徐渭的绘画历来为后世所推崇和效法,后来的陈洪绶继承了徐渭的独创精神。清初的石涛和八大山人,依然继承了青藤画派的传统。现代的齐白石也对徐渭敬仰有加:青藤、雪个(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位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饥而不去,亦快事也。(《齐白石题画语》)
在我国绘画史上,徐渭所开创的青藤画派,经陈洪绶、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等杰出画家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后世画坛的主流。到了现代,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家则把它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徐渭书法学苏轼和米芾,又有所创新。书体在苍劲中见柔和,寓劲挺于圆浑奔放之中。他在画作《墨葡萄图轴》上题的七言诗,书法字势跌宕,行次欹斜,表达了一生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把他的字和郑板桥的字相比,会惊奇发现二人字体何其相似。
记者:2021年是徐渭诞辰500周年,5月19日,“笔底明珠——五百年来一徐渭”展览和“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联袂开展,通过百余件书画、古籍藏品向公众展现这位艺术天才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巨大贡献。我在采访您之前看见您为观众介绍徐渭的作品时可谓激情澎湃,您的一举一动深深打动了我。
沈一萍:“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是迄今规模最大、作品最优、参展单位最多的徐渭主题展。绍兴博物馆联合故宫博物院等国内30家文博单位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古籍收藏单位,汇聚展出徐渭书画作品、徐渭及其师友所著古籍文献、徐渭后学书画作品等相关文物100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47件、三级文物19件。这么多徐渭书画作品集中展示,这绝对是难得一见的。
记者:在您的介绍中我了解到,徐渭是一个开枝散叶的大家,在他之前和之后的许多与他有交集或受他影响的画家中,大多上了邮票,如1980年发行了《齐白石作品选》邮票,1984年发行了《吴昌硕作品选》邮票、1993年发行了《郑板桥作品选》邮票,1997年发行了《潘天寿作品选》邮票、2002年发行了《八大山人作品选》邮票、2007年发行了《李可染作品选》邮票、2009年发行了《石涛作品选》邮票,徐渭同时期的陈洪绶作品也在1982年《明、清扇面画》邮票中亮相。在徐渭诞辰500周年之际没有发行《徐渭作品选》邮票,您如何评价此事?
沈一萍:我虽然不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但我知道邮票有“国家名片”之称,徐渭作品若能在徐渭诞辰500周年之际亮相于“国家名片”,无疑是一段锦上添花的佳话。
记者:您是徐渭的知音,如果推荐徐渭的作品上邮票,您推荐哪几幅?
沈一萍:来自故宫博物院收藏《墨葡萄图轴》《墨花图卷》,来自南京博物院的《三友图轴》和来自浙江省博物馆的《花卉图册》4幅作品都是徐渭作品中的佼佼者。
记者对陪同采访的谢勤、王金富也提出了对发行“徐渭作品”邮票的看法?他们回答:“徐渭不仅是绍兴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他的辉煌的艺术成就,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此才艺卓绝的大师作品没有在他诞辰500周年之际登上方寸,错过了一个绝好机会,集邮者是感到遗憾的。”(记者 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