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世界中的“第一”新中国第一枚“筷子”邮票杨涛

分类: 先睹为了“快” |
邮票世界中的“第一”
新中国第一枚“筷子”邮票
杨涛
在我国,筷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常用的必备工具。一日三餐,“筷”不离手,说明了筷子的“极端”重要性。现在提倡使用“公筷”,实行分餐制,已成为一种潮流与时尚,也让“公筷”变成了热词。那你知道新中国第一枚“筷子”邮票吗?
1966年5月10日,邮电部发行特75邮票1套10枚,其中(10-9)为“服务行业中的妇女”。邮票主图是面带微笑、身着白色工作装的妇女,左手端着两个盛满米饭的饭碗,右手拿着“一攥”黑红双色的筷子,正在进行用餐服务,其身后的橱子里,放有生活用品,在第二层的筷筒内,亦见醒目的双色筷子。看此情景,颇有几分熟悉,与20世纪80年代我在大学期间的食堂吃饭的场景相似,那时筷子放在固定位置,买饭后拿着筷子和同学一起边聊边吃。现在吃自助餐,筷子的消毒措施比原来做得更完备。经对照图谱,反复核对,确认此枚邮票是新中国第一枚“筷子”邮票,此可作为生活饮食类专题邮集的良好素材。
筷子古称箸,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形成说法不一,但现在资料证明至少商代就已出现。筷子应该是在饮食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我国以及东亚许多国家民众吃饭时使用,其轻灵方便,具有挑、拨、夹、拌、扒等多种功能,可谓“一筷在手,吃遍天下”,是刀叉等用具不可比拟的。目前,筷子最常见的材料是竹子,亦有木、瓷、金属、塑料,甚至象牙等骨质材料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