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连票”沈庆达

分类: 先睹为了“快” |
也谈“连票”
沈庆达
8月14日第60期《中国集邮报》刊登了“浅议‘连票’”(以下简称“浅议”)一文,文章起始称:“除中外两国联合发行的连票外,连票都是介绍、表现了一种事物,有的是将事物整体描绘在连票上;有的是每枚邮票介绍事物的一部分,合起来看是事物的全貌。”文章又对《中国集邮报》曾刊登的两篇文章中提及的连票“两种解释”称都“不准确”。文章最后称:“《基础集邮学教程》(笔者注:以下简称‘教程’)一书用两页讲解、阐述了‘连票’:‘连票也叫连印票,指两枚或两枚以上图案、颜色、面值不同的邮票连印在一起,各枚邮票间打齿孔分开或不打齿孔’。该书对集邮界使用‘连票’一词内涵的总结是准确的,对‘连票’所下的定义是正确的,对连票的解释现在仍然是适用的。”
“教程”一书由福建省教育委员会、省邮电管理局、省集邮协会编,1992年出版,“浅议”文章引文在“教程”一书的第二章:邮票,第十一节:附票与连票。
“浅议”的作者显然忽略了在“教程”之后出版的《中国集邮大辞典》1996(第143页)、1999(第225页)、2009版(第172页)中对“连票”辞目的释文。三个版中对“连票”的释文没有变动:“连票(multiples)两枚以上相连而少于全张或全格的邮票。” 从释文看,连票不涉及邮票的图案、面值、齿孔,只与邮票的枚数(两枚以上)有关联。
连票的英文“multiples”在张莘农、王安军编的《英汉、汉英集邮词典》(2000版)第223页中译文是“连票(指两枚以上邮票相连)”。
“教程”中对“连票”标注的英文是“Se-tenant”,此英文在《英汉、汉英集邮词典》第337页是“连印,连印邮票”。同页也给出“连票”的另一种译法“‘Se-tenant stamps’:连票(连印邮票,指两枚或两枚以上图案、颜色、面值等不同的邮票连印在一起。)”在此,词典的编者把“连印邮票”简称为“连票”。
《中国集邮大辞典》2009版在“连票”辞目之后还列出“双连票”“横连票(图1)”“直连票(图2)”“四方连票”“大方连票(图3)”“多连票”“异图方连票”“中心方连票”“厂铭方连票”“色标方连票”辞目。在“双连票”“横连票”“直连票”“四方连票”“大方连票”“多连票”“异图方连票”的释文中包含了同图同值、同图异值、异图同值、异图异值的连票。
在第106页还有相关的“连”辞目:(multiples)未经分离的若干枚相连的邮票。又称连票。按相连邮票的枚数和形式作具体命名。如直双连、横三连、九方连、横八方连等。
三个版本的《中国集邮大辞典》还有“连续图案票”(continuous design stamp)的辞目:“把图案按连续性排列方式连印而形成一个完整画面的邮票。分撕为单枚,又有各自独立的图案。有横连、直连等方式。如中国发行的《化学纤维》特种邮票(笔者注:2009版把1996、1999版的邮票名称上加的双引号改为书名号),全套5枚横连,构成一个完整的化纤织物生产工艺流程图,5个单枚又各自表示5个独立的生产工序。”
《中国集邮大辞典》列出了“连票”及相关的辞目,但没有“连印”的辞目。“连票”的释文明显与“浅议”一文所议“‘连票’一词内涵的总结”有很大的差别。对“大辞典”辞目的释文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讨论,在释文未作出修改之前,不宜随意改变、延伸辞目的释文。
最后附上2018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上“连印”“连票”的统计。
“连印”:从纪特到2017年底有136套(纪特文编:8套,JT:16套,1992-2000编年:26套,2001-2010编年:59套,2011-2017编年:27套)。其中包括“浅议”提到的特4《广播体操》(每节呈田字形连印),T.34《水乡新貌》、T.59“刻舟求剑”、T.158《韩熙载夜宴图》均为(横5枚连印),1999-11“大团结”(56枚连印),2015-4《二十四节气(一)》、2016-10《二十四节气(二)》均为(2套,6枚连印)。
“连票”有7套。2013-16《龙虎山》(连票,4套邮票),特9-2014《中国首发落月成功纪念》(连票,8套),2014-4《浴马图》(5套,3枚连票),2014-27《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连票),2015-5《挥扇仕女图》(5套,3枚连票),2015-13《钱塘江大潮》(6套,3枚连票),2016-5《高逸图》(5套,3枚连票)。为什么此7套用“连票”,没有使用“连印”?在“目录”的“凡例”和“编写说明”中,没有涉及,原因不明。
而2014-20《长江》、2015-19《黄河》、2016-22《长城》均是“9(1套)”,2014-29《元曲》是“6枚(1套)”,2017-11《中国恐龙》是“6(1套)”。没有“连印”,也没有“连票”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