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邮杂记(之十一)
一本起死回生的德国邮票定位册
王宏伟

图1

图2

图3
图4
集邮时光如海岸边的清浅潮汐,往返复往返,安然复安然。岁月中惊涛拍岸的日子一定有过,但于我而言,更多的时间是不带咸味甚至有点甜的海水在心里静静流淌,直到今天(2021年4月9日)浪花激起一一一本德国邮票定位册在我的手中起死回生。我从网上拍下的一本德国邮票定位册的夹子掉落了,就要被我弃之之际,又被我奇迹般地修好了。
其实我也知道,人类与邮票的缘分恐怕说尽就尽了,如今邮票、特别是外国邮票,在网上一元钱能买十几枚乃至几十枚,贱比草芥;外国的邮册、定位册也是便宜得简直没有了尊严。几乎全世界的邮票,都在中国抛售。是不是全世界的集邮者都不集邮啦?我忧心忡忡地想。
每隔十天半个月,我都会在网上拍下多本插满邮票的定位册。今天收到了几本前些天拍下的德国邮票定位册,我打开其中一本“德芬”牌定位册,没想到给我来了一个当头棒喝——定位册散了架,夹满册页的夹子和定位册分了家。我以为是夹子与定位册金属连接部分断开了,若修复,须焊接……懊恼中正想将定位册丢弃,又一想摆弄摆弄试试,万一能安上呢?于是,我仔细看看,又认真想想,然后将夹子放在定位册相应的位置上,用劲摁着往上一推,只听“咔嚓”一声,夹子和定位册和好如初了。对他人而言,小事一桩,根本不值得一提,但对我这位天生动手能力极差的“笨人王老大”而言,此番成就让我乐得如海岸边风乍起,脸上浪花朵朵开。
当晚,这本几乎和死神擦肩而过的定位册占据了我书桌的“C”位(图1)。我微笑地看着它,满眼都是爱啊!之后,这本定位册会和其它的“萨芬”牌同门师兄以及“林德”牌等异门师兄比肩而立,傲视我9平方米的“半邮斋”书房。定位册主人留下的“1979一1990”标记依然贴在身上,但很快,这些标记将被我这位新主人揭下,用75%酒精纸擦拭得不留痕迹,并贴上新的年代标记。
这本自1979年开始的定位册,1979年和1980年两年的册页皆是旧版,即繁复的上、下张纸复合的版本,至1981年开始,为新版,即简单的上护邮袋、下邮票样的版本。从只有两年旧版册页的束缚过渡到多年新版册页的自由,能遇见这样的定位册无疑是幸运的。但我还是不满足,今后还会寻找1979年和1980年两年的新版册页。
这本插满邮票的定位册距离“满”还有差距,一点点差距而已,比如,1980年国际集邮联(FIP)大会小全张、1981年电子邮票、1982年电子邮票缺失,当然补齐不是问题。还有普通邮票、特别是没有上、下齿孔的小本票普通邮票缺失,补齐也不是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册页上关于小本票普通邮票的标示,不同品牌的定位册多有不同,甚至同一种品牌内的标注也有不同,有用文字标注的(图2),也有用画图标记的(图3)。
令我这位中国集邮者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德国邮票定位册分别为小型张和小全张以及小型张和小全张上的邮票预留了位置,这就需要德国集邮者购买两枚小型张或小全张,才能将定位册上的位置插满。故我在多本定位册上看见,德国集邮者都是在同一位置放了两枚小型张或小全张(图4)。此举无疑能提高小型张、小全张的销量,却也增加了集邮者的负担,幸亏中国定位册(年册)上没有采用此举哈!
今年年初开始的我对摩纳哥、英国、德国、列支敦士登等外国邮票、邮册和定位册的收藏以及知识的学习已经小有收获,收藏的上万枚外国邮票以及几十本邮册、定位册让我的“半邮斋”书房堆放得满满的。当然,数量不是我追求的目标,我在意的是收藏过程中对外国邮票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虽然拍下外国邮票、邮册、定位册斥资较以往拍下中国邮票斥资少了许多,但同样付出了精力,故我对拍下的每一件拍品都格外珍惜和尊重,期待自己的收获“颗粒归仓”,不浪费自己付出的每一分钱,且拍下来的真正为我所用。这也就为什么我格外喜欢这本德国邮票定位册,因为它和我共同经历过“起死回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