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烟往事话集邮“普票篇”之一缘起唐无忌

分类: 先睹为了“快” |
如烟往事话集邮“普票篇”之一
缘起
唐无忌
我从1947年起开始集邮,在起先的十几年里,我一直喜欢收集外国邮票,先后收集过英属地邮票和西欧若干国家的邮票。我是采用传统集邮的方式,按邮票发行年份和顺序收集,对各不同票种的邮票都有兴趣,尤其对早期普通邮票更是情有独钟。我觉得普通邮票小巧端庄,构图典雅,加上印刷版别通常比较多,可供版式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值得为此付出精力(见图)。我除收集外票外,也曾经对中国早期邮票产生过兴趣,但由于难以取得成绩,不几年也就放弃了。另外,我也是首日封的热衷者,在新中国纪特邮票发行之初,我就一直自制实寄首日封。1957年,总公司特印首日封问世后,我也是一位忠实预订户,每套邮票都订3套,还曾经受到过邮票公司的表扬。
1981年1月10日,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我被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后,推广和辅导集邮成为我的职责。我感到,要做好邮协负责人的工作,与广大会员多作交流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想要与新一代的集邮爱好者有多一点的共同语言,那么有更贴近的收藏内容,也就是收集新中国邮票是最好的途径。于是我暂停外票的收集,而致力于新中国邮票的收集和研究。那时,人们都是以在邮票公司能买到的纪念和特种邮票作为主要收集对象,而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在邮局里出售的普通邮票。因此,我在想,我除继续收集纪特邮票外,是否可以着手收集新中国的普通邮票呢?这也是一种尝试与推广呀!于是,我暗暗下了决心,把自己的收集主攻方向改为新中国的普通邮票,内容包括“编序普票”、“加字改值普票”、“无编号普票”和“限区贴用普票”四个系列。我早年对外国普通邮票在版式上的潜心研究,也为我现在收集新中国普通邮票起了相当的铺垫作用。实际上,在我的潜意识里,那种“钻牛角尖”搞版式研究的精神,似乎是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我总觉得这是集邮的一条重要途径,我要沿这条路走下去。
既然我的收集目标已经明确,那么就要开始行动了。那时,由上海市集邮协会举办的邮票交换处已经建立,地点就在市青年宫(原“大世界游乐场”)的阅览室。由于我是分工主管邮票交换活动的副会长,因此在每个星期天的上午我都要去那里活动。于是,我就借此机会,熟悉普票的品种和了解邮票行情,那时真正对普票感兴趣的集邮者并不多,经营普票的邮商更是非常之少,所以新中国普票的价格一般都很便宜,一些比较早期发行的新币面值普票,甚至在邮局里还能够以票面价买得到。在邮票交换处,新中国普票也较少流通,尤其许多旧币面值普票实寄封的价格都相当低廉,有人在废品回收站里按斤论价搞到许多旧信封,放在交换场里随便任人挑选,大多数仅几毛钱一个。由于识货者凤毛麟角,难得有眼光好点的爱好者,就可以从封中挑邮戳、选日期、对邮资、拣邮路,往往有所收获。应该承认,在市邮协举办的邮票交换处,我对新中国普票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坚定了我收集和研究普票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我也认识了一些普票爱好者和经营者,并和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邮识和交换买卖邮票,有几位已经成为我的集邮好朋友,一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