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博物馆焕然一新的河南博物院沈庆达

分类: 先睹为了“快” |
奇妙博物馆
焕然一新的河南博物院
沈庆达
河南博物院主展馆自2015年7月启动抗震加固工程及陈展提升项目,2020年9月24日,焕然一新的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对外试开放。
试开放的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对照2002年11月9日发行的“河南博物院”邮票(图1),邮票上的主展馆的一部分已被长大长高的树木遮挡。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外观上在3个地方作了明显的变动。
一是“金字塔”造型的主展馆其呈方斗状冠部四周分别镶嵌的表示方位的“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放大,并改变原来的黑底色为主体建筑的土灰色7,使图像更加醒目。从主展馆中,可清晰看到的是“朱雀”和“白虎”图像。
二是主体斜面四周顶部,原深蓝色玻璃幕墙(透明天窗以及从顶部垂直而下的深蓝色的透明采光带)更换为土黄色的玻璃幕墙,从色彩上更形象地体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三是“金字塔”的大斜面上,形似青铜器上的乳钉纹样和传统建筑板门上门钉形状的乳钉。在“金字塔”南面的西半幅大斜面上原有7排“乳钉”,从上往下,第1排4个、第2排5个、第3排6个、第4排7个、第5排7个、第6排8个、第7排2个(图2的邮票上在右边多画了一个“乳钉”),现第7排的2个“乳钉”没有了,包括“金字塔”西面的南半幅大斜面上,第7排原有7个“乳钉”都没有了。
此外,主展馆顶端边角处装有避雷针,邮票是忽略了,还是为了主展馆的整体美观或受印刷技术的制约,而无法印制出从地面看上去很细的避雷针?
河南博物院目前馆藏文物达十万件,有郑州窖藏青铜器、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淅川下寺出土的楚国青铜器、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铜器、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铜器、洛阳唐三彩、汝瓷、钧瓷等。
试开放的主展馆是1至3层,展出“泱泱华夏择中建都”基本陈列展,包括“新石器时期”“夏商时期”“东周时期”“隋唐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宋金元时期”等,展出5000余件套文物。还有“明清河南”“国宝特展”两个展览,特展每期一件。第一期展出的是贾湖骨笛,1987年出土于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距今已有八千多年历史。骨笛用鹤类腿骨制成,上有7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乐器,被誉为“中华第一笛”“中国音乐文明之源”。同时出土的有16件,展览利用实物、图文展示,多媒体手段全方位介绍骨笛的挖掘出土、测音、材料工艺等情况。
通过陈展提升,在展品说明上增加了二维码,手机扫描后,可显示该展品的详细介绍。国宝展品陈列在展厅中间位置的展柜里,便于人们从前后左右360度观看国宝,有一些还配有视频说明,用手点击,即可看到展品各个部位的介绍。
目前展出的国宝级展品,还有妇好鸮尊,1976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距今三千多年。鸮尊通高45厘米;鸮,俗称猫头鹰,尊,古代温酒的酒器。用鸮鸟的形象做成青铜礼器,是商代晚期君权、神权高度集中的产物。
莲鹤方壶,为一对两件,两件重量都为64.28公斤,故宫博物院所藏高125.7厘米,称“立鹤方壶”;河南博物院所藏高126.5厘米,称“莲鹤方壶”。2003年发行的“莲鹤方壶”邮票(图2)上表现的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立鹤方壶”,图名采用河南博物院所藏的“莲鹤方壶”。
在疫情下参观试开放的河南博物院需在网上预约,70岁以上老人、军人、医务工作者可现场凭证件领票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