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书吧“破书”不破开卷有益——读新版《中国集邮百科全书》王水

(2021-01-01 19:23:35)
分类: 先睹为了“快”
品书录
“破书”不破  开卷有益
——读新版《中国集邮百科知识》
王水
说书吧“破书”不破开卷有益——读新版《中国集邮百科全书》王水



 

    “破书”是女儿对我的邮书的戏称,每当她看见我在家中读邮书时,她总是这样笑着对我说:“又看破书呢!”她说归说,当我要她在网上为我买邮书时,女儿还是在第一时间完成我交给她的任务。2020年的最后一天,女儿发来微信说,老爸叫我买的“破书”《中国集邮百科知识》快递员说放到家门口了,下班记着拿回家呀!

    《中国集邮百科知识》是北京集邮家耿守忠和夫人杨治梅合著的邮书,此次我让女儿购买的是新版。回到家,将“破书”放置书桌上,立即开读。我读书有一个习惯,即在翻阅了序言及目录后,即将书随意翻开其中的某一页,翻到哪里读哪里。当天翻开的是第241页——《19963沈阳故宫(T)》。这恰恰是我感兴趣的章节,因为就在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在寒冷的季节去了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创建于17世纪20年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两代君王的皇宫……”,按照时间的顺序,耿夫妇对邮票背景知识——沈阳故宫的介绍娓娓道来,既文通句顺,又简单明了,我想知道的都写到了,我不想知道的一字未写,绝没有网上摘录者滔滔不绝的厌烦。于是我习惯性地在书边写下感言:“耿夫妇关于沈阳故宫的文字简洁清晰,令人刮目相看!”

    关于沈阳故宫凤凰楼,耿老师是这样写的:“凤凰楼坐落在崇政殿后约4米的高台上,为3层单檐黄琉璃瓦绿剪边式建筑,是昔年盛京最高建筑,曾有‘盛京晓月’之誉”。言简意赅,多一个字不多,少一个字不少,恰到好处。读了这段文字,引起了我对该套邮票设计者处理齿孔的联想,于是又写下感言:“我对邮票设计者在凤凰楼中间打上齿孔愤愤然,两枚邮票撕开后,凤凰楼各占一半,难看至极!”很想找机会对邮票设计者王虎鸣理论理论,及至读到书中的文字“王岚、刘文斌设计”,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以为的该套邮票设计者不是王虎鸣!幸亏我没有找他……

    耿夫妇对这套邮票的设计风格的描述是这样的:“设计者采用传统中国画的透视方法,用黄色仿古绢做底衬,在方寸大小的邮票上清晰地展示了沈阳故宫的整体布局。同时,以界画风格和写实手法,忠实沈阳故宫原貌,随类赋彩;从整体出发突出线的运用,化繁为简,力求线和色达到统一和谐,给人以古典美和历史感。图案左上角和右下角缭绕着翻卷的朵朵白云,给皇家殿宇平添了一种神秘气氛,令人神往。”语言如此精确,令我叹为观止。常在一些邮书中看到作者对某某邮票设计风格的描述,高度概括者千篇一律,下笔千言者离题万里,常令我怀疑作者是否认真地欣赏过邮票。耿夫妇的描述之所以让我拍案称奇,是因为他们写到点子上了,而事实就是如此!

    当晚,我将读新版《中国集邮百科全书》的感受告之女儿,女儿又戏说,“破书”不破,开卷有益!

    新版《中国集邮百科知识》是我2020年购买的最后一本邮书,也是我2021年读的第一本邮书。在为期3天的新年假期中,我像饥饿汉子遇见面包一样扑向新版《中国集邮百科知识》,狂读不止。继《19963沈阳故宫(T)》之后,又随意读了《199617震后新唐山(T)》《20033中国古代书法——篆书(T)》《199721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五组)(T)》《199622铁路建设(T)》《20005M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小型张)(J)》等30多个章节,耿夫妇对每套邮票的观察之细微、介绍之全面、点评之专业是一贯的。但在个别章节,也出现了极个别的错字,如将贾宝玉说自己是“多愁多病的身”错写成了“多愁多‘痛’的身”(P315),将田黄石的纯黄温润错写成了“湿”润(P317)。特别是将2003321)《毛公鼎》邮票图案中展示的24字毛公鼎铭在497字毛公鼎铭中的位置错写为“第三行后9个字和第四行15个字”(P315),实际为第2行最后一个字、第3行全部14个字和第4行后9个字。但瑕不掩玉,些许错误撼动不了该书作为新版《中国集邮百科知识》的权威位置。

    耿守忠老师是河北邯郸人,作为他的河北邯郸老乡,我的管中窥豹式地读新版《中国集邮百科知识》邮书后,对他真是佩服不已。耿老师今年82岁了,他们夫妇还住在一条叫东堂子胡同里吗?我手捧新书请他们夫妇签名时会不会激动地“两眼泪汪汪”?

                                             (将发表在近期的《中国集邮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