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上的白点是怎么回事?
沈庆达

图1

图2

图3

图4
题目是《中国集邮报》编辑王宏伟近日在其“集邮者王宏伟的博客”里发表的一篇短文的题目,短文文字不多,照录如下:“放大镜下的邮票,总会出现让我感到不解的‘惊奇’乃至‘惊喜’,比如,特16《东汉画像砖》邮票上正在过桥的马,其中一匹马马头上的那个白点是怎么回事?”
短文里邮票指的是特16(4-4)“马车过桥”(图1),该套邮票由孙传哲设计,孔绍惠雕刻,单色雕刻版印刷,1956年10月1日发行。从短文配的马头局部放大图和邮票实物看,约0.75毫米大的“白点”上有3排2、3、2个点,共7个雕刻印刷的点(图2),显然“白点”是设计、雕刻图上就有了。
1956年第7期《集邮》封面刊登了:“东汉画像砖”邮票中的“马车过桥”邮票和拓片。此“黑底白纹”的拓片(1956年第8期《集邮》“珍贵的文化遗产——东汉画像砖”一文中称是“美术设计者采用的另一种手法”)上的马头上也有一“白点”(图3)。可以看出设计者是按画像砖的拓片设计的。
拓片上的“白点”,一种可能是画像砖原物上就有一“圆形”缺陷,一种可能是制作拓片时,操作中形成的。
此实物出土后,现收藏在四川博物院。搜索“四川博物院”官网,在“特色藏品”的“汉代陶石”栏目里有“东汉车马过桥画像砖”实物图片和简介:东汉车马过桥画像砖
长45.5厘米、宽40厘米
砖为正方形,浅浮雕。画面为一座有栏杆的平板木桥,桥板横竖交铺,下有桥柱四排。左端桥头为斜坡形,双马挽一四维有盖轺车疾驶过桥。车上乘二人,右前一人为御者,其左一人为吏人,车后一骑相随。此砖表现的汉代桥梁结构,为研究古代桥梁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1956年四川省成都市跳蹬河出土(图4)。
实物图片上,看不出有“白点”的痕迹,实物是经过修复?在网上进行了搜索,没有结果。实物的马头“白点”处到底如何?只有在参观四川博物院过程中,对此画像砖给予特别的关注,以求得答案。
据《中国邮票史》第7卷第218页的文字介绍,“1955年8月10日,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应邮电部之请,对古代文物邮票题材提出了意见……并提供6张四川汉墓出土的画像砖照片”“邮票处孙传哲在9月12日拟出了《关于今后有系统地来发行‘古代文物’特种邮票的意见》”“11月1日,邮政总局致函文化部文物管理局,请帮助审核4幅‘汉画像砖’邮票图案”“12月3日,文物管理局复函对原拟邮票图案名称作了订正,原‘渔猎农作’改为‘射猎农作’‘打井熬盐’改为‘井盐生产’‘轺车过桥’改为‘马车过桥’‘庭院建筑’改为‘住宅建筑’,并提供了有关图案的说明文字。”
而按照四川博物院的文字说明“1956年四川省成都市跳蹬河出土”,1955年已上了邮票设计图案的“马车过桥”汉画像砖还在东汉墓室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将发表在近期《中国集邮报》“学术探究”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