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开云:不要动辄以“奇葩试题”相称

(2015-08-31 13:52:00)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

毛开云:不要动辄以“奇葩试题”相称

 

 

    日前,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田径场上,244名准新生开始了他们大学的第一场考试。前年,一道“番茄炒蛋怎么做”的题目,考蒙了不少学霸。而今年的试卷里,神题也不少。根据考生的回忆,大多对今年测试题中的“湿面条和干面条,哪种需要煮的时间更长?分别需要怎样的火候?”记忆深刻,据说考蒙了不少考生。

 

番茄炒蛋怎么做、面条怎么煮,依我看,这算不上“奇葩”考题,都是考学生的生活常识。已经是大学生了,如果连这种考题也无从回答,虽然不能说这就是教育的失败,但至少可以说,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误。很多年前,大学生拿着煮熟的鸡蛋干瞪眼,想吃就是不知道怎么打开壳,现在想起来都是笑话。

 

不要动辄以“奇葩试题”相称。有的考题在你看来是“奇葩”,而在他人看来不一定,至少出题老师还是动了一番脑筋吧。伦敦有几个红绿灯?这是英国《每日邮报》“女性”专栏8月20日总结的十大“奇葩”面试题之一。其实,这答题真的“奇葩”吗?我看不一定,正如面试专家、《为什么是你?101道你再也不怕的面试题》一书的作者詹姆斯·里德说,考官出这道题并非想了解伦敦的红绿灯数量,而是要考察面试者如何思考尖锐问题。确实,“奇葩”考题的背后大多是有深意的假如我来回答这道题,答案是两个:一个是给驾驶员看的,一个是给行人看的。我能说自己的理由,想必考官不会给我零分吧。

 

有没有“奇葩试题”,肯定是有的,而且很多,试卷上、练习册中、假期作业中,比比皆是,不用举例。如何理解不是“奇葩试题”,我个人认为标准大致有三:第一,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说出理由、言之成理即可第二,小学生的考题,不能中学生甚至大学生都不能解答;考娃娃的题,不能成年人都不能解答。第三,不要千方百计出那些偏题、难题、怪题,以把人考倒为乐,显示自己的高明。

 

在此我想起一道“万能考题”,可以考任何年龄、任何职业的人或许有人认为“奇葩”,但我不这么认为,就是“1+1=?”这道题。小学生回答等于2,对的,算术就是这样的;中学生回答等于10,对的,二进制;企业家回答等于3或4或5,也对的,一家企业与另一家企业合作,就是希望获得“1+1大于2”的结果。顺便开个玩笑,假如一对夫妻回答,“1+1=3”,我看也是对的,夫妻在一起,大多夫妻都要一个孩子吧;倘若再高端一点,有人回答“1+1=1”,这肯定是对的,哥德巴赫猜想不就是这样吗?

 

时下,考考考早已不是老师的法宝,而是各行各业都要进行考试。要考试就肯定有人出考题,所以,不要动辄说这是“奇葩试题”。当然,出题者出题时,必须要考虑答题者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差异、地域差别等因素,尤其要把考试所要达到的目的考虑清楚——是要把学生考倒呢,还是要选拔真正的人才考虑清楚了这个问题,“奇葩试题”就能最大限度地予以杜绝。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maokaiyun1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