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博士幸福感不如文盲,咋来的?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居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未创造出更高的幸福感,博士的幸福感甚至不如文盲。整体来看,学历程度更高的人更不幸福,幸福指数最高的是小学毕业生,达到133.3,博士学历人群的幸福指数最低,仅为121.0,甚至低于文盲的130.2。(2月13日《新京报》)
博士幸福感不如文盲,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但是,既然公布了这个结论,而且有数据为证,那就让笔者猜猜这个结论是咋来的!
从调查的数量上看,如果仅调查一名博士和一名文盲,或者说很少数量的博士和文盲,而博士说他没有幸福感,文盲说他有幸福感,这是有可能的。然而,这就能得出“幸福感:博士不如文盲”的结论吗?此前,工商总局与淘宝网运营小二的“假货”之争,大抵就是因为抽样数量上出了问题。
从调查的内容上看,调查博士和文盲估计不同。调查博士问的是诸如“你的婚姻幸福吗”之类的问题,博士一般会回答“不幸福”,据说博士不好娶也不好嫁,不好娶也不好嫁哪来婚姻的幸福感?而调查文盲问的是诸如“今天有饭吃你幸福吗”之类的问题,文盲一般会回答“幸福”,因为文盲不会好高骛远、不会空想,而特别看重眼前的满足!
从调查的方式上看,调查博士估计是循循善诱,不让博士说出“不幸福”绝不罢休;而调查文盲估计是单刀直入,只需文盲做出而且一定能做出“幸福”的回答。这样一来,“幸福感:博士不如文盲”不是水到渠成了吗?
从调查的选择上看,如果被调查的博士说“幸福”,那就不选择他做统计,只选择说“不幸福”的;相反,调查文盲,如果被调查的说“不幸福”,那就不选择他做统计,只选择说“幸福”的。如此一看,当然是博士的幸福感不如文盲了!
报道中没有说明“幸福感:博士不如文盲”是怎么来的,只说了这个结论和这个结论的数据,怎么能让人对这个结论信服呢?其实,类似幸福感的调查本来就是无厘头,有什么调查的价值?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博士和文盲对幸福的感觉肯定迥异,幸福的着力点肯定不同,又岂能将两者相提并论,活生生地扯在一起,硬要得出“幸福感:博士不如文盲”这个耸人听闻的结论?
就算我不怀疑你的调查,也不怀疑你的结论,那么我问你一句:既然博士的幸福感不如文盲,那你甘愿做博士还是当文盲?如果你的回答发自内心,这应该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