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跟企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差距,特别是养老金差距,一直备受争议。但这一局面将于今年7月1日起改变。昨日,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自7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5月16日《新京报》)
在《条例》中,“养老金并轨”5个字赫然入目。然而,《条例》中的模糊表述,依然让公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公众最想知道的是:养老金并轨到底就高就低折中还是有其他办法?
据报道,目前,事业单位退休金可达三四千元,而企业单位养老金只有一两千元。正是因为事业单位跟企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悬殊,所以一直备受争议。近年来,“养老金并轨”呼声日渐高涨。终于,“养老金并轨”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关注。
然而,在《条例》中,事业单位如何参加社保?养老保险到底怎样跟企业并轨?这样的关键环节并没有明确规定。要让“养老金并轨”落到实处,还需要制定可操作性的规定。
具有可操作性的“养老金并轨”规定会如何制定呢?将企业单位提高到与事业单位一个水平吗?还是将事业单位降到同企业单位一个水平?抑或两者折中,取个中间数?或者还有其他什么办法?而从现实来看,前三种情况估计都很不好办。
就高,企业高兴了,但钱从哪儿来?就低,事业单位肯定不高兴,落差太大了;取个中间数,可能企业高兴,但事业单位还是会不高兴,毕竟退休金降低了,这不是历史在倒退吗?只有两者都提高,才能两者都满意,但这个资金“缺口”又该如何补上呢?
“养老金并轨”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而如何并轨确实考验能力和智慧。当务之急,不是如何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之间周旋,而应该把公务员同时纳入进来。只有将三者并轨同时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出各方能都接受的“养老金并轨”方案,并想方设法补上资金“缺口”,这才是找到了“养老金并轨”的正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