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广东团全体会议后,东莞市长袁宝成再次遭遇媒体围堵。“您今天谈得很好,为什么4日那天什么都不讲?”记者询问。“那天那么多人,那个场合也不适合说,而且还有嘿我的人在”,说到这儿,他笑了,“网上有帖子说我嘿嘿嘿,我没有嘿过,但是我是被他嘿了一下”。(3月8日《新京报》)
这几天,袁宝成三声“嘿嘿”的新闻和评论铺天盖地,而今,袁宝成却说他没“嘿”过,反而是被“嘿”了。袁宝成被谁“嘿”了,当然是记者。袁宝成“嘿”没“嘿”,本来不是一个大问题,但双方相持不下,就很有弄清楚的必要。
要弄清楚袁宝成“嘿”没“嘿”,很简单。记者说“嘿”了,请拿出“嘿”的证据;袁宝成说没“嘿”,而是说了三句话——“谢谢你”、“你们辛苦了”、“正在处理之中”,也请拿出证据。想必记者的采访是录音了的,应该拿得出证据来;而袁宝成有可能拿不出证据。袁宝成拿不出证据不要紧,只要记着拿出确凿的证据,袁宝成“嘿”没“嘿”也就大白于天下了。
纠缠袁宝成“嘿”没“嘿”,看起来有点小题大做,其实不然。如果袁宝成“嘿”了却说没“嘿”,作为一市之长,事关官员的诚信和形象,事关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如果袁宝成没“嘿”却被记者“嘿”了,事关记者的采访动机和职业道德,事关新闻媒体的教育管理和社会公信度。正因如此,袁宝成“嘿”没“嘿”真不是一个小问题。
袁宝成或许不会在这件事情上计较,但记者有必要计较。袁宝成说“我不责怪他”,但记者有必要把“谁不责怪谁”公诸于众。这不是锱铢必较、睚眦必报,而是关乎事实真相和社会诚信、关乎媒体和官员两个群体形象的问题。倘若袁宝成和记者都不约而同地想不了了之,有关部门和行业应该主动介入调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个水落石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