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开云:对《新闻联播》就该“吹毛求疵”

(2013-08-19 07:17:44)
标签:

一条新闻两处错

文化

分类: 文化

   我国最权威、观众最多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联播》也会有错别字?这在常人看来不太可能,不过对于“专业人士”就不一样了。马鞍山市当涂县退休语文老师夏传寿就在816日晚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中找到了两处“疑似”文字错误。(818日《金陵晚报》)

 

    倘若《新闻联播》真是这么说的——“达到近两亿人”、“公办养老机构做好为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那么《新闻联播》真是错了。一条新闻两处错,《新闻联播》太不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新闻联播》也是如此,这不是《新闻联播》第一次出错。2012128日晚播出的《新闻联播》中,出现上一条新闻尚未播放完毕时,导播就将画面切换回了演播间,主播李梓萌开始播报下一条新闻,导致出现两条新闻“混音”播出的错误。当晚9时许,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进行了解释和道歉:“今晚《新闻联播》因导播员口令失误,导致画面切换错误,特此向观众朋友表示歉意。”

 

    人恒过,然后能改。《新闻联播》有错也改该。其实,《新闻联播》不仅一直奉行“金标准”,而且不断求新求变,打造“亲民”风格。曾几何时,网友疯狂地为《新闻联播》挑刺,兴起“纠错门”——主播补妆、打哈欠、念白字、打嗝等举动被摄入镜头。特别是近几年,细心的观众惊奇地发现,《新闻联播》早已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走下来,走近“民声”、走进百姓、走进生活、走进寻常百姓家这正是观众敢于为《新闻联播》挑错的原因,也是《新闻联播》出错之后能够得到网友“一边倒”理解的根本原因。

 

    《新闻联播》这次出现的两处错,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在各种媒体上,“老王今年60多岁”、“走了大约两小时左右”、“接近十来人”之类的错法还少吗?“抚养”和“扶养”是很专业的法律知识,媒体上出现的“不专业”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多。因为《新闻联播》的特殊性,观众就该《新闻联播》“严格审查”甚至“吹毛求疵”,这是对《新闻联播》的热爱,也是希望《新闻联播》在规范祖国语言文字运用方面带好头。

 

    错误难免,但有些低级错误不该在《新闻联播》出现。观众敢为《新闻联播》挑错,并对错误给以宽容和理解,这既是央视不断努力的结果,也是观众不断成熟的表现,更是社会逐渐走向理性的一种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的宽容度和包容度必定大幅提升,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