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国气象局宣布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是自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以来,气象部门首次启动高温应急响应,Ⅱ级为高温应急响应的最高级别。(7月31日《人民日报》)
中央气象台7月31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明天白天,浙江中部、湖南北部、四川盆地东南部和南疆盆地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41℃。(7月31日中国天气网)
高温,无疑是当下最热词,应急响应最高级别的启动、橙色预警的继续发布,无疑一再警示人们: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防暑降温大家都懂,但如何防暑、如何降温,在哪里防暑、用啥方式降温,诸如此类的问题却不是大家都懂,或者大家想懂就能懂。
近段时间的高温天气,发生了不少蹊跷事情:上海之“铁板培根”、江苏之“路面烤鱼”、重庆之“水上餐厅”、湖南之“鸡蛋自然孵化”……这些蹊跷事不是笑谈,而是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挑战。
据报道,7月7日—14日,日本遭高温热浪袭击,最高气温突破39℃,造成41人死亡;7月16日—17日,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遭高温热浪袭击,最高气温达到37.8℃,造成至少6人死亡。在我国,同样出现了高温热死人的事情,仅在7月31日,就有新华报业网报道,南京出现首例热射病死亡病例;陕西传媒网报道,49岁男子患热射病去世……
高温让普通人知道了热射病——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更领教了热射病的厉害——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40%至50%。面对已经到来的超过人体正常体温3~4℃的高温天气,我们是否有了足够的应对措施呢?提供能够防暑降温条件的人员,是否都具备人文情怀呢?外地媒体报道的银行拒绝环卫工接水的事情,是否还会发生呢?
高温无法抵挡,只能避其锋芒。为了让每个人都能顺利度过高温极端天气,我们是否都应该做点事情:特种行业可否实行高温放假?施工单位可否暂停高温下作业?企业是否都落实了高温补贴?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是否了尽到监管责任?有条件提供避暑场地的单位是否自愿提供避暑场地?可以避暑的地方是否都利用起来了……地震、暴雨、洪水、高温等都属于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无助的。高温来袭、持续不断,我们唯有心手相牵、惺惺相惜、互相帮助、互相体谅,方能让高温自然降温,方能让我们做到“心静自然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