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环卫工救助基金传递朴素和温暖
(2013-01-23 08:23:54)
标签:
环卫工救助基金杂谈 |
分类: 民生 |
“有了救助基金,对我们环卫工人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喜事,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1月18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环卫工人陈萍高兴地说。当天,由阿荣旗政府设立的全区首个环卫工人救助基金正式启动。(1月22日《北方新报》)
环卫工被誉为“城市美容师”,但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平时人们一般想不到他们,只有当环境卫生没有人打扫的时候,人们才知道环卫工的重要性。随着“诚实劳动最光荣”成为时尚,关爱环卫工、尊重环卫工的呼声日渐强烈,很多地方拿出了具体行动。内蒙古首个环卫工人救助基金正式启动,就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2011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四川宜宾市选拔70名曾受到省、市表彰的优秀环卫工分4批前往新加坡考察学习,这是继去年组织61名环卫工赴港澳考察后,宜宾市第二次由政府埋单组织优秀环卫工人出国(境)考察学习。无疑,这是尊重环卫工、让环卫工实现体面劳动、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动实践。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环卫工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比如,2012年7月8日《新京报》报道:浙江省长兴县一位环卫工人,去当地一家农业银行讨水喝,结果被驱逐门外……
尽管如此,环卫工身上体现出的许多优良品质,让不少人深感羞愧和内疚:去年11月7日《齐鲁晚报》报道,济南飘雪,气温骤降,保洁员王富方捡到一个男式手包,焦急地在自己所负责的300米路段等了十个小时,直到下午失主前来认领;当失主拿出200元现金答谢时,他却坚决地拒绝了……
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环卫工打理;诚实劳动的环卫工,需要应有的尊重。因为工种不同,环卫工做着平凡但不卑微的职业,却受到世人的冷眼甚至欺负,这与文明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格格不入。驱除“冷漠症”,尊重并关爱环卫工,这无论对环卫工、对每个人还是整个社会,无疑都利莫大焉、善莫大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讲授《论语心得》时说,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只有我们内心保持着温度,并把温度传递给每一个需要温暖的人;只要环卫工救助基金落到实处,就能时时传递朴素和温暖,整个社会也就一定会充满温暖、温馨和温情。
(毛开云 四川宜宾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