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把“书香宜宾·悦读戎州”打造成城市名片
(2013-01-15 14:03:31)
标签:
“书香宜宾·悦读戎州文化 |
分类: 文化 |
1月14日,新华网刊发了《宜宾市农民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活动正式启动》的消息,作为一名四川宜宾人,对于全民阅读活动,笔者有话要说。
2012年12月13日,“书香宜宾·悦读戎州”农民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举行。启动仪式上,珙县僰乡淘金读书会代表民间读书组织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书,倡议大家养成崇尚阅读、自觉阅读、愉快阅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对此,笔者非常赞同,并且愿意积极参与其中。
读书的好处道不尽,读书的名言说不完。可惜的是,当下,很多人放松了阅读,甚至兴起了一股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去年10月,《新京报》报道了北京62岁的成麟以广播腔朗读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朗读大爷”,正是目前阅读的尴尬现实的影射。
有报道称,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关于第九次全国人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18周岁至70周岁公民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曾说:“书越来越多,但书读得却越来越少。”莫言这个说法,得到了著名作家王安忆等人的一致赞同。
国人读书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宜宾人读书,估计会更少。不怕别人笑话,笔者这几年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书。七八年前去湖北秭归,看到在广场上晒太阳的人,大多带着一本书或一份报;而在宜宾,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大家聚在一起,不是打牌,就是发呆,或者“吹牛”。
其实,宜宾市委、市政委历来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活动,不但建设了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军营书屋等全民阅读公共服务设施,而且组织开展了农民读书节、读书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在基层也涌现出了僰乡淘金读书会、古罗大学生村官“读书队”等民间读书组织。但是,读书远远没有成为市民的习惯,更没有成为市民的生活。
上海人读书是较多的,据说人均每年8本。尽管如此,上海还在倡导读书,每年都要举办书展,今年将是上海书展举办十周年。上海之所以坚持举办书展,就是要让“我爱读书”浸入上海人的生活,让上海书展成为上海城市的一道文化名片、成为市民精神的一个价值目标。
“书香宜宾·悦读戎州”已经启动,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并且应向上海学习,把“书香宜宾·悦读戎州”打造成宜宾的一张名片。高尔基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尽管我们不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读书,但我们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坚持读书、多读好书,把读书当成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这既是提高我们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载体。
(毛开云 四川宜宾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