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人大校庆“公益育人”带了好头
(2012-10-02 14:21:44)
标签:
人大校庆公益育人教育 |
分类: 教育 |
明日,中国人民大学将迎来75周年校庆日。今年校庆,中国人民大学却办得与以往不同:传统校庆的庆祝大会取消了,变成了公益校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说,这样一个理念的变化,是想让校庆充分体现学生和学术是大学的原点,育人是大学的本职,我们将要倡导推动实现一个回归大学本位的校庆。(10月2日《新京报》)
校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种特殊教育活动。一般的校庆是指学校创建或落成之日,通常习惯是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校庆该不该搞,这不是一个问题,通过庆祝纪念活动,可以巩固学校优良传统,发扬学校良好作风,宣传学校办学特色,不但提升学校知名度,而且会为学校带来办学社会效益的反馈信息,对学校而言善莫大焉。
然而,校庆如何搞,这倒成了一个问题。在世人的印象中,校庆可能是“圈钱”,可能是“名流大聚会”,可能是影视歌“三星捧月”……为了搞校庆,校长绞尽脑汁,要请哪些贵”和“富”,要请哪些明星和大腕;有关领导煞费心思,唯恐一丁点事情没想周到;全校师生总动员,正常的教育教育之余,还要为排演节目之类的事情忙得不亦乐乎……于是世人惊呼:校庆变味了!
2006年10月6日,山西财经大学迎来55周年华诞。之前,为解决校庆的资金难题,该校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制定并实施校庆筹资工作方案,其中“动员师生自愿捐款”成了最直接的筹资手段。该校校长更是明确称,校庆捐款的好处就是不用归还——“圈钱”意图不啻于司马昭之心,而是明目张胆和赤裸裸了!
2010年2月3日《武汉晨报》报道,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有这样一个题目——“2011年是清华百年校庆,假如你是校长,如何搞百年校庆”。不知清华大学出此题目用意何在,但可以看出清华大学对搞百年校庆之良苦用心和匠心独运——居然要请全国高才生为校庆出谋划策,可见校庆害人不浅。
2007年有一篇文章,标题叫《看德国人如何搞校庆》。文章的作者说:我有点明知故问地向工作人员打听,他们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对方的回答证实了我先前的想法:要告诉公众我们在做什么,让他们了解我们,同时,也要尽我们所能为当地居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不是外国的月亮都圆,但德国人如此搞校庆,对中国人而言应该有所启迪。
人大搞75周年校庆只算“小庆”,从《新京报》报道看,有几点与国内不同而与国际接轨:搞公益校庆,倡导公益育人;不办庆祝大会,倡导校庆新理念;开展“令我自豪的人大校友”评选,不把党政机关在职领导干部作为候选人,而是更多地反映在一线工作的同志……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以“人民”冠名的大学,在校庆的转变和改革方面带了好头!
大学,尤其是像人大这样的中国一流大学,应该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而世界一流大学有一个共同的元素,就是在育人的过程中要公益育人,培养学生的公益心,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爱人之心。人大在校庆这个问题上,已经走出“万里长征第一步”。万事开头难,中国一流大学都应该像人大一样,昂首阔步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毛开云 四川宜宾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