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7·21”暴雨不少市民反映打车难以及有出租车多收费,北京市交通部门将通过GPS监控中心对出租车的出车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制定奖惩措施、激励机制鼓励司机雨天多出车、多运营。此外,出租司机凡是被发现趁恶劣天气多收费、拒载的将从严从重处罚。(8月11日《新京报》)
针对“7·21”暴雨市民打车难的情况,北京制定措施奖励的士雨天多出车,尽管属于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很有必要进行推广。
雨天,打车的市民急剧增多,运力本身有限,加上有些的士司机因为种种原因不出车,打车难问题更加凸显。奖励的士雨天多出车,无疑是一个市民欢迎、的士满意的双赢之举,也是一个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具体实践。此其一。
其二,运力不足是很多城市都存在的老问题,北京现有的6.6万辆出租车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规模,问题更加突出。在新增运力成本很高,而且不可能一蹴而就,还会加剧交通捅堵的现实语境之下,充分调动的士司机的积极性,把有限的运力最大化地运用起来,虽然是权宜之计,也不失为一个没有办法的好办法。
第三,的士司机雨天出车,本身存在很多后顾之忧。除去自身安全因素外,还有份儿钱、车辆受损维修费等问题,如果这些费用都由的士司机承担,的士司机当然宁愿不出车。北京出台奖励措施,减除的士司机的后顾之忧,并将这种机制常态化,有利于鼓励的士司机雨天多出车、多运营,提高出车率。
第四,可以规范的士司机以雨天为借口、擅自加价和拒载等违规行为。的士雨天出车,政府已经给了奖励,如果再在乘客身上揩油,那就做人太不厚道了,应该从严从重处罚违纪司机。由于有“从严从重”这根高压线,想必的士司机“想做手脚时”心有戚戚焉,必定三思而后行。
当然,奖励的士雨天多出车,治标不治本,要治本必须增加运力;而增加运力,必然导致交通更加拥堵。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考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智慧和能力,考验全体市民的素质和水平。
(毛开云 四川宜宾晚报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