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贵州公考考生为啥屡陷相同“罗生门”?
(2012-08-05 13:14:41)
标签:
考生屡陷罗生门教育 |
分类: 教育 |
在贵州省选调生的招考工作中,东南大学毕业生唐海情报考碧江区检察院,成绩第一名的她却被拒绝录用,原因是她体检中梅毒血清特异抗体测定呈阳性。而她先后到铜仁华夏医院、铜仁地区人民医院和贵州省人民医院做了检查,3张检验报告单中都显示,梅毒相关检测指标均呈阴性。另一名选调生梁鲲报考安顺市基层党政,总成绩也是第一名,也因体检梅毒呈阳性未被录用。梁鲲称,他自己的几次检测,全都呈阴性。(8月5日《西安晚报》)
一个考生体检出在“梅毒”问题,似乎很正常;两个甚至更多的考生体检都出在“梅毒”问题,肯定不正常。贵州公考考生遭遇“罗生门”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2011年12月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公考体检被指定医院判定为不合格,但在其他大医院多次体检都显示正常,贵州公考部分考生体检陷入“罗生门”,大多是因为白细胞减少。
公考本来是目前除高考之外最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然而谁能想到,近来年,体检却多次成为公考考生的“鬼门关”——考生“过五关斩六将”从笔试中杀出重围,又在“人情因素”相对严重的面试中脱颖而出,好不容易进入体检阶段,最终却在体检阶段功亏一篑?
按常理说,体检是值得信任的,都是用科学数据说话。但是,操作体检的医院和相关人员,无疑对体检这一“科学数据”的出笼具有掌控能力。如何才算通过公考体检这道关口的标准是人定的,设定标准的人员可以让你过关,也可以不让你过关,就看你“运气”好不好。公考体检不信科学信“运气”,简直是一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