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和12日,市殡仪馆内举行了两场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张罗一切并担当主持的都是同一人。连续两天为两位长辈操办丧事,令旁人唏嘘不已。但很多人不知晓的是,他既非老人子女,亦非老人亲属,只是老人所属社区的居委会主任,他叫翁昌军。(7月16日《三峡晚报》)
翁昌军,一名普通的居委会主任,人们习惯上称呼的“小巷总理”,从2009年7月至今已经为75位老人送终,被居民称为社区老人的共同“孝子”,一点也不为过。老吾老及及人之老,从翁昌军身上,人们看到的是孝心、是爱心,更是责任、是义务。
人生首要之事,莫过于尽孝。古人非常强调尽孝,《论语·学而第一》有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说,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清朝李毓秀《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做人的起码要求。曾几何时,社会上出现一些不孝子女:有的不赡养老人,被老人告上法庭;有的虐待老人,忘记了自己是被老人辛辛苦苦拖养大的,老人耄耋之年还遭到打骂;更有甚者,在寒冬腊月的深夜,因为一点小事,把年迈的父母赶出家门……尽管这只是一小撮,却是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不知这些人看了翁昌军的事迹会不会感到汗颜,脸上是不是有鸡虱子在爬?
孝敬自己的老人,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孝敬别人的老人,是一种人文情怀,是一种崇高境界。建设和谐社会,不仅要从一个个家庭做起,更要从一个个社区做起。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只有社区和谐了,社会这个躯体才会和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翁昌军似的“小巷总理”多多益善。这样的“小巷总理”越来越多,我们离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越来越近。
(毛开云 四川宜宾晚报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