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食品安全三年可期须处理好四个问题
(2012-07-04 11:09:05)
标签:
食品安全三年可期杂谈 |
分类: 民生 |
7月4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三年有效解决,五年大幅提高”的愿景,不仅给出了食品安全工程清晰的时间表,而且清楚地回应了公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普遍焦虑,这个《决定》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刺激国人脆弱的神经。特别是最近中国女排连打败仗,理由居然是怕猪肉不安全,三个星期没吃荤。这虽然是个冷笑话,但可以透出国人对食品安全的极不信任,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提心吊胆。
中国已经晋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能不令国人自豪。然而,食品安全问题时时困扰着国人,阻挠着中国的大国崛起。此时,国务院出台《决定》,犹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给国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但是,有了《决定》,并非大功告成。一则,一系列美好的措施如何映入现实,落实永远是一个问题中的问题;二则,教训不可谓不多,各级政府出台的零零碎碎的规范文件,完全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而最终结果却是,食品安全依然不可阻挡地滑向深渊。
正因如此,《决定》既让国人看到希望、充满期待,也让国人油然而生“审美”或“审丑”疲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担心大可不必有,但“千百次踏进食品安全问题这条河流”已经让国人“谈吃色变”。如何打消国人顾虑,解开国人心结,让《决定》落地,必须处理好四个问题。
一是如何正确对待监督。既然要求全社会广泛参与食品安全,就包括要接受媒体监督,就不要像防火防盗一样防记者,不要记者一曝光就说影响政府形象,因为媒体几乎都是跑在监管的前面。
二是如何正确对待GDP。当下,围绕GDP转的地方政府为数不少,而很多恶名在外的食品问题制造者,都是当地的支柱企业和明星企业。如果揪出几个黑作坊估计容易,倘若要拿支柱企业开刀,当地政府尤其是“一把手”会同意吗?
三是如何遏制“高价食品”。加强监管必然增加成本,增加的成本如果全部由企业承担,肯定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消费者能心平气和地接受“高价食品”吗?
四是如何正确看待CPI。《华商报》一篇文章指出:食品价格一直是CPI上涨的领头羊,一旦因此而导致物价上涨,政府又如何能够淡定地接受?又如何能够保证食品安全的治理初衷,不在现实的压力之下夭亡?
安全问题三年可期、五年可盼,但必须打一场人民战争。中国食品安全的沉疴必须治理,只有在监管上下猛药,在问责上敢碰硬,“三年有效解决,五年大幅提高”的目标才有可能如期实现。
(毛开云 四川宜宾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