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羊城晚报》报道:9日,有微博传出,四川广元中学一高考考场时钟一度失灵。在语文考试中,显示的时间比实际时间慢30分钟,有30名考生受到影响。9日晚,广元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招生办主任向仕刚回应称,已接到学生投诉,此事正在调查核实中。(6月11日《北京晨报》)
高考的硝烟尚未散去,考试过程中的咄咄怪事层出不穷。今年被誉为“史上最严高考”,为啥还是出现这么多“意外”,值得反思。看来,“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只能提前,不能迟到”这句话,每个参加高考的考生耳朵里可能都听起了老茧,但是上海依然有一名考试迟到2分钟;为了防止高考作弊,什么技术手段都用上了,但是河南截至目前,依然查出抄袭考生31人、替考考生25人、携带通讯工具考生24人……这些高考的“陈年老病”,为啥年年“医治”年年“复发”,到底有没有治疗良方,或是真的病入膏肓无法治疗?
在湖南一处高考点,敲钟人看错时间,提前4分多钟敲响下考铃,影响千余名考生。这种事情以前闻所未闻,出现在“史上最严高考”的今年,简直是个冷幽默。4分多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对每个考生而言可能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有学生因为这4分多钟而改变命运。尽管事件处理组正在研究补救方案并且表示:“这个事情绝对不会叫考生吃亏,请家长们放心。”但如何不让考生吃亏,如何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无疑是一道难解的方程,处理面临两难选择:统一加分吗?吃“大锅饭”并不能让所有考生皆大欢喜;区别对待吗?哪些该加分,哪些不该加分,加多少分,这些问题没有规则、没有先例,又岂能随性而为?
出现在四川广元的考场时钟一度失灵,到底有没有此事目前尚无定论,但这绝不是空穴来风。“确保高考万无一失”,每个考场、每个考点、每一名考务工作人员不可能不知道,但在“史上最严高考”的今年,竟然爆出考场时钟失灵这样的消息,这不是成心与高考作对么?监考老师是干什么的?30分钟,要做多少事情,30名考生的成绩要受多少影响,尤其是一些学生刚刚开始写作文——只有15分钟了,这作文该如何写,写出来的效果又如何?
高考是全国统一考试,尽管出这点怪事并不影响大局,但严重损伤高考的公信力,严重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这些怪事对全国整个高考而言犹如九牛一毛,而摊在那些具体的考生身上,就是百分之百的永远无法弥补的终身遗憾。虽然相关部门处理这些怪事的态度非常积极,但是无论怎么处理,显然不能让人口服心服。
事情是人做的,难免有疏忽、有遗漏甚至犯错误,但这样的疏忽、遗漏和错误出得如此频繁,如此莫名其妙,如此不可思议,确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避免高考出现这些怪事,唯有对一成不变的高考进行改革——打破“一考定终生”。很多有识之士建议,一年举办多次高考,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高考改革是一项浩大工程,我国的改革进行到现阶段,留下尚未改革的几乎都是“硬骨头”。高考显然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这块“硬骨头”必须要啃,而且越早越好、越快越好。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对高考改革进行有益探索,但是很显然,高考事关千家万户,没有顶层设计的高考改革,注定只是“小打小闹”,不会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毛开云 四川宜宾晚报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