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
1日,山东省政府系统调研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省长姜大明在发言中指出,官员在下去调研时,不要暴露官员的身份,可以说自己是报社记者。(4月3日红网)
官员就是官员,记者就是记者,这是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山东省长却要求官员下基层调研不要暴露官员身份,可自称记者,这话有啥深意?为啥可以自称记者,而不自称人民警察什么的呢?原来,山东省长的意思是,自称记者才能了解很多真实的东西。
记者能了解很多真实的东西,这话真的不假。君不见,地沟油、达芬奇、瘦肉精等与很多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不都是经过记者采访、媒体报道之后才被揭穿的吗?记者的天职是客观公正准确报道新闻真相,“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更是记者“无冕之王”称号的最佳诠释。
一些官员下基层调研,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陪同的人前呼后拥、车水马龙,这哪里是调研?简直就是探亲访友、游山玩水。怎么调研呢?走走看看,跑马观花,很多时间花在召开座谈会上。这能调研到真实的东西吗?能听到真实的声音吗?
正因如此,山东省长毫不客气地说,不要把深入基层调研,简单地等同于去开座谈会,因为座谈会上经常是编了一套领导爱听的话。少数座谈会上有几个会放炮的人的发言,还有些真东西。不要过分依赖座谈会上现成的材料,座谈会上的话能有一半是真的,就不错了。山东省长这话,不但直击调研的实质,而且戳穿了座谈会的“内涵”。
很多记者特别是央视《焦点访谈》的记者下基层采访,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们不需要有人陪同,如果有人陪同,他们宁愿不采访。原因何在呢?关键一个问题是,如果有人陪同,一些群众就不敢说真话,或者不愿说真话,因为说了真话有时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类的例子不少呢。而记者如果听不到真话,了解不到实际情况,这样的采访有何意义和作用呢?同时,通常情况下,不少记者也不愿在座谈会上“搜集”新闻素材。
山东省长要求官员下基层调研可以自称记者,不仅良苦用心,而且是一番很有见地的“调研心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正如报道所说,姜大明刚来到山东的时候,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田间地头进行调研,跟一些普通群众直接交流,有的群众说的话可能不好听,但毕竟都是群众真实的声音。原来,山东省长是要推广他的“调研心得”呀!
山东省长的“官员下基层调研可自称记者”的论断,不仅值得下基层调研的官员警醒,尤其值得调研所在地官员警醒。如果每一位下基层调研的官员都能做到,调研一定能取得实际效果。
(毛开云 四川宜宾晚报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