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着手破解教育公平这道难题,不仅致力于提供更加均等的受教育机会,而且着力推动教育质量的公平,让教育的阳光普照人们的心灵。(2月24日新华网)
教育公平喊了这么多年,不少地方采取措施全力推进教育公平,然而,教育要真正实现公平,可谓步履维艰、任重道远。君不见,在有些地方,教育公平几乎无从谈起: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娃和城市娃接受的教育远远不能平等,山区教育质量与城市教育质量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是,山东在教育公平方面的探索值得学习,山东教育公平应成全国样板。
山东的经验是: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地方财政对学前教育实行补贴,让孩子享受到免费或者价廉质高的学前教育;通过采取“指标生”名额分配,将大部分招生计划拨给非择校生,切实解决社会广泛关注的择校问题,力求保障区域内学生的教育公平;在中考成绩评价上用等级制取代考分制,高中学校在录取学生的同时,根据学校特色进行招生,实现高中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启动中小学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工程,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师资保障;出台多项高中改革和高考新举措,从2011年开始,山东省新入学的高中生不再分文理科……
正如专家所说,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学习机会的公平,更体现在所接受的教育质量的公平。而教育质量的公平,不仅是校与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均衡,更是校内每个学生所受教育质量的公平。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而不是应试教育环境下只有少数高分学生受到关注。山东的做法,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当然,山东目前还不能达到让每一名孩子都享受同等教育,但是山东正在探索、正在努力、正在奋进,在这方面走得快、走得稳、走得好,应该成为全国的样板。只有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到每个孩子身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毛开云 四川宜宾晚报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