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合乘”规定出台时,本报就提出诸多疑问,可惜的是半年多过去了,当时报道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改观。近日,浙商考察福州的投资环境,打车却遭遇拼车绕道。这条消息见报后,不仅引发本地市民关注,不少外地投资者也向本报反映:福州允许的士“合乘”的规定已沦为不良的哥“拼车宰客”的幌子,应该取消。(2月22日《海峡都市报》)
一项规定的出台,本应该广纳民智、广集民意,而福州的“合乘”规定出台之时就遭到市民反对,但没想到福州居然要执行。执行的效果如何——本地市民和外地客商怨声载道,纷纷要求取消。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福州“强制性”地推行“合乘”规定,到头来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失去民心,影响城市声誉和形象。
“合乘”说白了就是“拼车”。出台“合乘”规定,正中“的士”下怀,但却苦了乘客。尽管运管部门对“合乘”设置了诸多“条件”,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条件”早就沦为“空文”,“强行合乘”、“违规收费”等原意是要规范的哥运营的规定,而今成了的哥揽客宰客的“护身符”。
“合乘”规定的执行难、监管难、处理难,运管部门不应该不知道。既然知道,为啥要出台这项规定;出台了规定,市民和媒体都反对,又为啥要执行呢?这其中必定有猫腻。君不见,“的士”之所以宰客、甩客肆无忌惮,拒载、“拼车”为所欲为,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关键是运管部门处理不力甚至不处理,而且极有可能运管部门中的某些人就是“的士”的“后台”和“保护伞”。“的士”与这些人内外勾结、利益均沾,“一荣俱荣、一损俱伤”。如果乘客反映大了,上级查得紧了,或许会收敛一些,而风声一过,“涛声依旧”,最终受害的是广大乘客。
正如文中的郑先生所说:“我走遍全国,独独在福州有这么奇怪的规定,居然允许‘合乘’,这不是放任的哥‘拼车’吗?”福州运管部门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其中是否大有油水可捞,希望相关部门一方面要介入调查,另一方面要马上取消这“人人喊打”的“合乘”规定。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一个错误规定出台了就是错的,错的却要执行就是错上加错。为了维护正常的运营秩序,为了广大乘客的切身利益,为了福州城市影响不再受到伤害,废止“合乘”规定应是当务之急,也是当地市民和外地投资者共同的心声!
(毛开云 四川宜宾晚报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