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
川南水稻产量,常年占全省两成。可现在,却遭遇严峻旱情。成都商报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自贡、泸州、宜宾三市常年种植水稻面积560万亩,预计今年因缺水无法适期正常栽插的面积将达300万亩左右。省农业厅要求各地防旱减灾,最大限度减少耕地撂荒。(1月30日四川新闻网)
报道称,去年以来,川南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伏旱连秋旱,当前水利工程和田间蓄水严重不足,冬(囤)水田面积锐减,春季降水预测偏少,旱区人畜饮水和大春水稻保栽形势异常严峻。川南三市水稻生产历来都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其面积和总产分别约占全省的19%和20%。在严重的旱情面前,部分农民对冬水田蓄水栽秧失去信心,导致春耕备耕的整体进度推迟。
面对川南严峻的防旱减灾形势,当前最需要的坚定农民的信心,鼓舞农民的斗志,精诚团结,上下一心,坚决打赢川南三市这场防旱减灾攻坚战。
川南连旱已经引起省上高度重视,省农业厅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抗旱减灾措施的紧急通知》,召开了川南地区农业防旱减灾现场会,并紧急派工作组前往三市及部分重点县,开展防旱减灾相关工作;省农业厅会同省财政厅安排了今年农村机电提灌建设资金3000万元,下步还将通过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倾斜分配、以奖代补奖励、安排相应工作经费等方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川南三市已经落实应急供水、防旱减灾及春耕备耕等相关资金9240万元。川南三市人民应该要看到,这些措施为打赢防旱减灾攻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有力保障。
信心比黄金重要。非典禽流感,我们能战胜;冰冻雨雪灾害,我们能战胜;汶川特大地震,我们能战胜;伏旱连秋旱,又算得了什么?四川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民贴在自建房上的两条鼓舞人心的标语:“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仅在四川灾区广为流传,而且已经被称作“青川精神”,被当作“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川南三市人民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注入新鲜内容和时代内涵。
川南连旱,不是川南三市人民孤军奋战。有省委省政府作坚强后盾,有全省9000多万人民热情支持,只要川南三市人民坚定信心,不等不靠、多想办法,一定能取得防旱减灾攻坚战的最后胜利。
(毛开云 四川宜宾晚报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