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涯故人
天涯故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65
  • 关注人气:4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游广富林遗址

(2019-04-21 11:02:15)
标签:

广富林文化遗址

文化展示馆

新石器时期至东周

骨针广场

核心保护区

分类: 游记(中国)
浅游广富林遗址
                         广富林古文化遗址

连着几篇在新疆大地穿梭,朋友们可能都有点儿视觉疲劳了。暂且随故人回到江南,看看江南的水韵吧。
从新疆回到沪上,除了休整,还找了临近几个地儿游览见识一番。毕竟从北美飞回来一趟不易,不能让时机白白溜走。
广富林文化遗址,2017年曾到此惊鸿一瞥,那时还在修建,不得入内,仅在外围拍了几张,但一直很是惦记。回沪后,听说已经完工并对外开放,于是约了家兄三人同行。顺带想说的是:故人此次游新疆,由于年龄已过门槛,多数都是免了门票,节省不少。但在这里,却是无老年人全免门票优惠,60岁以上半票,而且还分A、B两类,A类(含广富林文化展示馆)成人平日票40元/张,双休节假日票50元/张;B类(不含文化展示馆)成人平日票30元,双休节假日40元/张。票价不算高,一般市民应该可以接受。家兄购票时发现A类票售罄,询问后据说展示馆名额有限,如果想参观文化馆的,最好事先在网上预订。我们进景区后经过文化展示馆时,看到排队的人龙很长,即使有票也需等候起码一小时。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并且也有另一句:“先有广富林,后有松江史”,可见广富林的历史比松江、上海的历史更为悠久,是上海文化的根。
最早于1958年被挖河的村民们发现、后经多次考古发掘而得到初步证实的广富林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期至东周时期的遗址,它将人们脑中关于开埠仅二百多年的上海这座现代化大城市的普遍印象来了个颠覆——原来其前身竟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沪上的古文化根也是扎在华夏历史的深处。所以作为魔都人,不必再为自己城市的根浅而妄自菲薄了。

浅游广富林遗址
广富林文化遗址正门

浅游广富林遗址
现在对外开放的是第一期。此处名:金钟台。

浅游广富林遗址
进入景区,一派水乡风情。当然,房屋都是新建的。

浅游广富林遗址


浅游广富林遗址


浅游广富林遗址


浅游广富林遗址


浅游广富林遗址


浅游广富林遗址
骨针广场,位于遗址中心。骨针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缝纫工具,在我国,骨针广泛使用于旧石器晚期。在遗址上的这枚骨针,标志着广富林文化起源于石器时代。

浅游广富林遗址
从骨针广场北行,可见树荫下的“广富林遗址”石碑。远眺望到的是一片田地,据说地下埋着的才是遗址的精华所在,未经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的批准,不得擅自开发。

浅游广富林遗址
穿过这条以磨盘铺成的林间小路,去见识一下遗址。

浅游广富林遗址
那片荒野的北面,是一片水稻田。稻田后面棕红色的建筑群是广富林遗址考古研究展示馆。

浅游广富林遗址
田边木牌上写着:有机水稻展示区。于2008年大规模的考古活动中,在遗址中首次发现大量稻壳与稻米,据此判断广富林的先民们已经开始人工种植水稻。

浅游广富林遗址


浅游广富林遗址
看到这大片的稻田,不由回想学生时代下乡支农的情景。

浅游广富林遗址


浅游广富林遗址
稻田边套种其它农作物,这是上海郊区农村惯常的耕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增加产量。

浅游广富林遗址


浅游广富林遗址
这一片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稻田,是遗址的核心保护区,不经国务院文物保护委员会批准,任何机构不准开挖。

浅游广富林遗址
这一排据说是度假村,是在核心保护区域外围。

浅游广富林遗址
站在田间小径南望,右为骨针广场,左为富林塔。

浅游广富林遗址
绕过大片稻田,行经似曾相识的村庄,水塘中有老水牛在歇晌。我们也感腹中空了,于是就在树荫下填一下肚子。

浅游广富林遗址
稍行休息后再往前走,途径之处,多为荒村地。约半小时到三厅广场,也就是水上屋顶建筑之处。

浅游广富林遗址


浅游广富林遗址
这座是广富林文化展示馆

浅游广富林遗址
右边河道对岸,是富林塔、知也禅寺与三元宫。

浅游广富林遗址
与展示馆相邻的圆形建筑既是休息处,也是展示馆的入口。

浅游广富林遗址


浅游广富林遗址
穿过圆形休息厅,右转至河道对岸。先见到三元宫,并未入内,因非道教教友;再至富林塔,地标性建筑,必须拍两张;富林塔右侧是知也禅寺,据说始建于晚唐年间,但原寺早已毁坏,现在的这座是2013年建成。

浅游广富林遗址
匆匆走上一圈,也用了三至四个小时。由于没买到A类票,参观不了文化展示馆,对馆藏文物无缘得见,很感遗憾。所以这次游览只属蜻蜓点水。

浅游广富林遗址
广富林古文化遗址发现之初,仅仅划定标志碑周围200米范围为保护区,当初认为该遗址文化只是良渚文化的一个分支,价值和地位并不高,因此发掘工作曾一度停滞几十年。随着1999至2005年的进一步发掘,发现了广富林文化遗存,保护面积扩大为目前的15万平方米。然而, 2008年3至7月的因为修路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的成果表明:该文化遗址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乃至两汉以前,几乎每个时代都留下了十分珍贵的文化遗存,这样的历史遗迹对于上海这样一个缺少历史根基的城市来说,其历史价值、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意义都十分重
                                                                                                           ——度娘语录

浅游广富林遗址
希望有机会看到二期遗址的建成,并能看到展示的考古文物,对自己的故乡历史可有更多一点了解。

浅游广富林遗址
从网上借来一张夕阳下的俯瞰图,可比较清楚了解遗址的分布,前景中最左边的水中尖顶建筑是广富林文化展示馆,中间的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最右边的是科创人文生态展示馆。谢谢原作者!

在编辑此文时,见到新浪通知,曰:“因系统升级,PC发布文章功能暂停,预计5月17日15时恢复。”前几日在其他博友处得知此信息,但还不以为意,今日才证实。据有博友提供经验,在手机上可以照发草稿箱里的博文。故人就试一下了,希望顺利发出。
(本组照片摄于2018年10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