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木,“神的后花园中的自留地”——穿行在新疆这片土地上(五)

标签:
禾木河北疆的小村庄上帝的厚待图瓦人伊甸园 |
分类: 游记(中国) |
云雾仍然漫散于山头,却掩盖不住禾木的秋色。
坡上坡下,是一种迥异于内地的风光。
草儿黄了,一年的轮回在这里上演。
在这里,云低、地阔、村静。
桦树林如卫兵般地守护着农舍。
平和宁静的天地,不知令多少人向往。这儿是“神的后花园中的自留地”。
云在山腰走,人在画中遊。
http://s6/mw690/002OTCjuzy7pO4hPwH3e5&690
位于喀纳斯湖畔的禾木村是图瓦人的聚居地,是仅存的三个图瓦人村落中最大而又最远的。禾木村的农舍全部是原木搭建,充满原始味道。
位于喀纳斯湖畔的禾木村是图瓦人的聚居地,是仅存的三个图瓦人村落中最大而又最远的。禾木村的农舍全部是原木搭建,充满原始味道。
穿梭于木屋之间,感受流传经久的民族风情。虽然有点儿过于人声鼎沸,但还是乐于置身其中。
白云、蓝天、雪峰、丛林,让这道来自冰山的河水陡添空灵之感。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伊甸园?
http://s10/mw690/002OTCjuzy7pEUdAcs129&690
走过木桥,是一条通往点兵台的小径。据说成吉思汗曾在禾木驻扎过一队士兵,将领就在那高台上点兵。
在小径上回望,茂密树林的那边,就是禾木村落,而河的这边,却是真正的原生态。
大片树林环抱着尖顶木屋群,这不就是世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虽然正午时分,见不到晨雾迷漫、炊烟袅袅,然而更清晰地拍到了小村的每一个角落,也满足了。
图瓦人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图瓦(TUVA )
是亚洲腹地的一个古老地名,其历史演变可查询度娘。现在中国境内的图瓦人则为四百年以来定居在喀纳斯湖畔的族群,大约有两千人,分散于三个村落。据资料称,他们应是晚清《新疆图志》所记载的乌梁海人的后裔。
在高台俯瞰了禾木村的全貌,又一次走过木桥回到村里。
漫步在街头,感受一下图瓦人生活的气息。
挂在架上的羊肉,堆在炕边的馕,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http://s11/mw690/002OTCjuzy7pGG3kFt0fa&690
我们却因团队的安排,不得不去预定的餐厅。
http://s8/mw690/002OTCjuzy7pGGhPJ2L97&690
我们却因团队的安排,不得不去预定的餐厅。
http://s8/mw690/002OTCjuzy7pGGhPJ2L97&690
http://s10/mw690/002OTCjuzy7pGFf9eJ3a9&690
据说最早的图瓦人祖先,是住在山下的,禾木只是冬天的狩猎场。他们在狩猎时用圆木搭建一种半地窝子的住房,熬过漫漫冬日的长夜。后来白俄罗斯人来到禾木河畔,建屋、种地、养畜,让图瓦人学到了新事物,也学到了文明。后来山下的图瓦人渐渐把家搬到了禾木河边,于是便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一切。
http://s16/mw690/002OTCjuzy7pGFvu7WD2f&690
这个大木台就是我们用餐所在。午餐没什么特别,不介绍也罢。
草草用了餐,再四处闲逛一下。世外桃源,也离不开现代文明了,电灯毕竟比火把照明安全得多。
旅游车载着我们离开禾木村,回头向贾登峪去。虽然喀纳斯就在禾木村的西边,但却没有车路直达,自由行的驴友可以骑马或步行翻过大山,那就需要不止一天的时间了。每辆从禾木去喀纳斯的车辆都必须在贾登峪转道。
阿勒泰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股部长有肥大的脂臀,使得牠们走路时展示出导游程程所言的“妖娆之姿”。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其实,此羊种的生理特征是其在该产区的自然条件下生物进化的结果:在水草丰美的季节,自身积蓄大量脂肪,而到了漫长严冬和缺乏食物的期间,可以释放脂肪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
"嗯,你说走还不走啊?小心我用肥臀顶走你哦!“
“这就走,再见!”
草原雕在我们头顶盘旋了一圈,可能见不到合适的猎物,便掉头离去。
后一篇:真情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