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祖寺与山谷流泉文化园(12图)

标签:
潜山三祖寺山谷流泉文化园数百处石刻王安石苏东坡邓国茂新浪博客 |
分类: 人在旅途 |
游三祖寺与山谷流泉文化园(12图)

三祖寺坐落在安徽省潜山市区西北9公里处的谷口凤形山上,占地面积7.04平方公里。三祖禅寺在南朝梁武帝时开山,原名山谷寺,后因禅宗三祖僧璨在此驻锡,故名三祖寺。
三祖寺曾有林逋、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李公麟、陆宰等文人游寺题诗。有诗云“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三祖寺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142所重要寺庙之一。

三祖寺建筑在凤形山的南北走向上,从山门殿到觉寂塔,整座寺庙占地面积7.04平方公里。最南边的建筑为山门殿,由通天阶往上为天王殿,再往北依次为大雄宝殿、千佛殿、祖师殿、觉寂塔。
其山顶的觉寂塔俗称三祖塔,在千佛殿北侧。此塔原于唐玄宗天宝四载(公元745年)舒州别驾李常捐建,代宗李豫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赐名“觉寂塔”。觉寂塔是楼阁式建筑,砖木结构,5层7级;8方4门,出入相制。塔体通高30余米,外壁镂有砖质佛像近千尊。每层外廊都砌有80百米高的砖栏环围。塔底层南窦,原龛置一尊李常塑的僧璨舍利像。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毁,重新供置塑制的三祖僧璨像。

三祖寺主要建筑山门殿。山门殿在三祖山脚,由门厅、耳室和寮舍组合而成。门厅为山门殿的主体建筑,楼阁式,砖木混凝土结构。正厅宽11米,进深7米,三门并立。正门名“般若门”,东门名“解脱”,西门名“精进门”。在正门楣上方,门前,有一对2.8米高的青灰色花岗石雕坐狮。门厅内东西两侧,有7.5米高的“金刚力士”塑像,俗称“哼”、“哈”二将。

山谷流泉文化园与三祖寺相邻,两个景区间隔着一条小溪。山谷流泉文化园景区现存唐(公元618年-907年)至民国(公元1912年-1949年)的历代石刻400余方,以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石刻最多。

这些石刻密布崖壁盘石及溪谷河床。题刻作者达数百余人,可查考者不下百人,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明朝胡缵宗,清代张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题字崖谷。题刻内容广涉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文体多样,有诗词、歌赋、纪事、题名;书体有真、草、隶、行、篆。

山谷流泉文化园舒公亭。舒公亭为景区根据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复建的景点。1078年王安石被封为舒国公。上任之年来山谷流泉,拥火夜游,观字听泉许久,第二天复游时写下了“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的著名诗篇。

山谷流泉文化园“东坡别业”景点。苏东坡是我国历史上的文学巨匠,元丰三年,苏轼被贬谪黄州,其间曾来舒州探望老友淮西提点刑狱李公择,在天柱山谷流泉留下诗作,晚年苏东坡从海南儋州流放归途中,写信给舒州的朋友中医李惟熙“偶得生还,平生爱龙舒风土,欲卜居为终老之计”,并请代为在舒州置田产。这就是山谷流泉园中“东坡别业”的由来。

山谷流泉文化园这里不仅有安徽现存北宋最早的一块端拱二年(989年)赵孚、舒雅、黄梦锡题名;还有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诗刻,书法家黄庭坚的题名,李师中的记事题刻,南宋张同之的诗刻等等。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形成了一座天然的艺术博物馆和史料档案馆,为研究历史人物活动、文学书法艺术、自然和社会科学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我们是2019年10月18日游览的山谷流泉文化园。因潜山一带3个月来基本没下雨,所以流泉极少。但我们在山谷流泉文化园内遇到差不多一个班级的写生学生,可见这里是适宜写生的优雅之地。

山谷流泉文化园四周古木参天,绿荫葱茏,走在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上,听溪水潺潺,心胸开阔,遇峰回路转,别有洞天,十分的有趣。

邓眼看世界(微信号:guomao8899)与你同行看时尚的新生活!游览美妙的人间仙景!记录有趣味的路边风景风情!探密新潮的校园文化!客观公正的为你打探讲述最想知道的房产故事与人居环境!











山谷流泉文化园石刻。
“山谷流泉”传说为宋代文豪黄庭坚命名,当年他在此筑室读书,自号“山谷道人”。当年黄庭坚探访在舒州为官的舅父李公择时,逗留期间曾来山谷溪边,骑青牛让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为他画像,并作出《山谷石牛洞》诗以抒怀,“
黄山谷”之称号遂传闻天下。

从山谷流泉文化园看溪对岸的三祖寺。

从山谷流泉文化园看溪对岸的三祖寺。
重要提醒:本博主在其新浪博客上所发图片具有绝对知识产权,盗用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