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绿宝石”中山公园掠影(28图)

标签:
武汉中山公园武汉“绿宝石”孙中山宋庆龄茹冰园四顾轩媒体人邓国茂 |
分类: 武汉风情 |
武汉“绿宝石”中山公园掠影(28图)

武汉市中山公园位于汉口解放大道旁,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国家重点公园。公园占地32.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93%。中山公园始建于1910年,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已成为集休闲、娱乐、游艺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武汉闹市中的“绿宝石”,年接待游客量一千万余人次

中山公园分前、中、后三个景区。前区是中西合璧式的园林景观区,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及历史建筑,棋盘山、四顾轩、茹冰、松月轩等园林景点。中区是现代化的休闲文化区,以受降堂、张公亭、孙中山宋庆龄铜像、大型音乐喷泉和多组雕塑为代表。后区为大型生态游乐场,游乐项目达40余项,过山车、摩天轮、激流探险、豪华碰碰车等。

中山公园前身名曰“西园”,始建于1910年,为私人花园,占地三余亩。1914年西园扩建至20多亩。1927年,汉口市国民政府将西园收归国有并确定建为“汉口第一公园”。1928年,原汉口市政府倡导建中山公园,李宗仁先生等认可,将汉口第一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并于1928年10月12日扩建开工。1929年6月10日中山公园试开放,面积为170亩。民国十八年(1929年)10月10日,中山公园正式揭幕对外开放,汉口各届人士及市民五万余人参加开幕大会。

2019年3月3日,武汉市民在中同公园的湖心亭跳扇子舞。

2019年3月3日,武汉中山公园“张公亭”。张之洞纪念亭始建于1933年,是由汉口市政府为纪念清末湖广总督、洋务运动先驱张之洞所建造。为意大利风格建筑,一直属于我园重要的人文景观。2011年市政府审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受降纪念碑,高1.30米,汉白玉石材,上面刻有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题写的碑文: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率属二十一万签降于此——第六战区司令官孙蔚如题。字迹清晰流畅,刚劲有力。这块珍贵的石碑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顾,它真实地记载了当年武汉人民接受侵华日军投降那段难忘的历史。

中山公园音乐喷泉,每逢节假日与每晚九时开放。

此图是邓眼看世界摄于2015年的一张中山公园喷泉图片。

喷泉广场上,游人如织,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连续一阵子的阴冷雨水天后,武汉市域阳光普照,中山公园周边居民与来游览的游客坐在公园里晒太阳。

带着孩子们走进早春的中山公园大自然里也是大人们的选择。

武汉中山公园老露天电影放影场。这里是老武汉人抹之不去的感情记忆。

儿童游乐场,满载儿童的“高铁”在草地上空与树林中穿行。

中山公园良好的生态水渠景观。

俗话说,有山就有路,有水即有桥。中山公园的这种景观拱桥特别多。


儿童乐园里,在大人的陪同下,孩子们沉浸在童话世界里。


中山公园人工湖畔,武汉市区的高楼林立,依湖而居的居民多幸福。

这是建在人工湖畔“刻舟求剑”雕塑。“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中山公园有个著名相亲角,爹爹婆婆专心挑贤婿良妻。


2019年3月3日,正值中山公园小梅园梅花盛开,老人梅下闻香,年青人手机拍照留影,孩子们水池边嬉戏。

这座假山上有个小喷泉,细细的雾水从假山石上方喷出,游人围坐一圈晒太阳休息。




2019年3月3日,武汉市民在中同公园的湖心亭跳扇子舞。

2019年3月3日,武汉中山公园“张公亭”。张之洞纪念亭始建于1933年,是由汉口市政府为纪念清末湖广总督、洋务运动先驱张之洞所建造。为意大利风格建筑,一直属于我园重要的人文景观。2011年市政府审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公园的受降堂。
受降堂始建于1935年,原为大众会堂、题襟馆、重华堂、张公祠。1945年9月18日,中华民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将军在这里接受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投降,故取名为“受降堂”。受降堂占地面积355平方米,为砖木结构,长方形单层厅堂,黄墙青瓦,坐西朝东,外观一直保持历史原貌。1998年6月,由孙蔚如将军亲笔题写、记录受降过程的受降碑在张公亭底层被发现。2000年受降堂重新修缮整理,对外开放。2002年11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内陈列有受降场景、抗战史料及相关实物,是武汉地区重要历史纪念建筑之一,2012年7月2日被命名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武汉受降纪念碑,高1.30米,汉白玉石材,上面刻有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题写的碑文: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率属二十一万签降于此——第六战区司令官孙蔚如题。字迹清晰流畅,刚劲有力。这块珍贵的石碑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顾,它真实地记载了当年武汉人民接受侵华日军投降那段难忘的历史。

中山公园音乐喷泉,每逢节假日与每晚九时开放。

此图是邓眼看世界摄于2015年的一张中山公园喷泉图片。

喷泉广场上,游人如织,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连续一阵子的阴冷雨水天后,武汉市域阳光普照,中山公园周边居民与来游览的游客坐在公园里晒太阳。

带着孩子们走进早春的中山公园大自然里也是大人们的选择。

武汉中山公园老露天电影放影场。这里是老武汉人抹之不去的感情记忆。

儿童游乐场,满载儿童的“高铁”在草地上空与树林中穿行。

中山公园良好的生态水渠景观。

俗话说,有山就有路,有水即有桥。中山公园的这种景观拱桥特别多。

霁雪亭,位于公园后区楼山山巅,园型重檐尖顶小亭。1953年初建,1984重建。
每年大雪过后,满园银装素裹,登亭观望,四周白雪皑皑,一片苍茫景象,此为霁雪亭之意境。

儿童乐园里,在大人的陪同下,孩子们沉浸在童话世界里。

胜游亭初建于1953年,重建于1984年。为斗拱六角飞檐小亭。由于位于后区游乐场中央位置,属游乐胜地,故得此名。

中山公园人工湖畔,武汉市区的高楼林立,依湖而居的居民多幸福。

这是建在人工湖畔“刻舟求剑”雕塑。“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中山公园有个著名相亲角,爹爹婆婆专心挑贤婿良妻。

快风亭
位于公园后区岩园山顶,正方形飞檐小亭,初建于1953年,重建于1984年。该亭名取自楚宋玉《风赋》中“快哉此雄”之句。

2019年3月3日,正值中山公园小梅园梅花盛开,老人梅下闻香,年青人手机拍照留影,孩子们水池边嬉戏。

这座假山上有个小喷泉,细细的雾水从假山石上方喷出,游人围坐一圈晒太阳休息。

中山公园茹冰园门

中山公园的“老人角”,老人们聚在这里吹拉弹唱,自娱自乐。

中山公园的“老人角”与附近的四顾轩(下图),四顾轩是1935年重建于原牡丹亭旧址h1r1。为长方形石混结构,以花岗岩砌成。该建筑极尽拱券和爱奥尼复合柱的罗马建筑特征,同时又与其周边的规则式花坛共组典型的西式园林风格,为公园的主要景区之一。
“茹冰”二字是穿山圆形月门上的匾额,月门和园门内假山岳壮峰同建于1930年,1932年月门被命名为国徽桥,以后数度修缮。
1984年冬,文化名人巴南冈先生游历公园时见大雪过后,园门似口,内假山岳壮峰被冰雪包裹,玲珑剔透,似含于口中,极为有趣,故现场题名“茹冰”。

中山公园的“老人角”,老人们聚在这里吹拉弹唱,自娱自乐。

中山公园的“老人角”与附近的四顾轩(下图),四顾轩是1935年重建于原牡丹亭旧址h1r1。为长方形石混结构,以花岗岩砌成。该建筑极尽拱券和爱奥尼复合柱的罗马建筑特征,同时又与其周边的规则式花坛共组典型的西式园林风格,为公园的主要景区之一。
邓眼看世界(邓国茂——微信号:guomao8899——抖音号:2090819333)与你同行看最时尚的新生活!游览最美妙的人间仙景!记录最有趣味的路边风景风情!探密最新潮的校园文化!客观公正的为你打探最想知道的房产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