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岭南史前石刻岩画分图六
猎手斗士 续一
仁上中山2023-04-02
(接上篇“华夏岭南史前石刻岩画分图六
猎手斗士”),说到分图六中的男士,右手握持直刃匕首式武器或用具,所举图例是中原和北方的,本文主题是岭南史前石刻岩画下面要讨论华南的例子;岭南地区一大片土地,史前被称为百越地区...业界以前主流认识以为此地是蛮荒之地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相对滞后...事实是否如此?可能并非如此。
人类史前发展进程是经过太古、远古、上古、近古、古代,然后进入文明初始和文明社会,人类生活生产所使用的工具从石头、石器、骨器到创造粗陶器、彩陶、铜器、青铜器、铁器和机器,一路发展而来。本石刻岩画分图六之直刃匕首式武器或用具,不可能是石器陶器,从其形制的外形看是青铜器而非铜器因为它具有铜器铜刀没有的“格”,从其长度判断是早期短短的青铜匕首(只有手前臂长短左右)。再说其年代,我们可以用左右上下旁证线索证据来判断,我想根据前面二三个分图所反映出的内容是可以作出判断的。特别是分图五已经指出,那时代是母系氏族母性掌权或是母系父系混合过渡时代,即是母系晚期距今5000年左右时期。另一证据是其男士的衣甲头巾,其身上的如此装束分明是远古时期的装束,片状块状护体物是南方特色的竹片、树皮、藤蔓类衣甲,是最早时期最原始的护体物了;可惜这么早期的物件文物是找寻不到的,因为这些都是有机物质,何况在南方潮湿酸性环境下是很难保存的;可是,类似形制的物件不是有发展传承下来吗?著名的诸葛亮火烧藤甲兵七擒孟获战事佐证了上古以前我们先辈的此类发明,孟获的藤甲不是最早的起始也不是最后的结束,其后一直流传至民国乃至前几年还有人制造出古藤甲衣来。
画在同一个人身上的物件即其青铜匕首和藤甲护体物,应该是同一时期的器物用具;这样又引发出来一个问题,难道岭南百越的青铜器青铜匕首比一些史学家认为其起源迟于中原和北方的
假说不成立?愚以为,这种事情也并非不可能;因为石刻岩画刻录的事件事物都是当时的实况实物,作画的时间跨度也是相对在一个较短的时期,那时场景场面古人会弄虚作假吗......因此我大胆推测,岭南青铜器起源是本地独立起源发展及其铸技术发展不会落后于中原和北方,本岩画所录可以作为一个例证。
图片一,雒越人首纹青铜匕首 2000多年前 雒越百越的一族 ;
图片二,云南李家山玉首青铜剑,融合青铜铸造、琢玉工艺、镶嵌技法三个重要手工艺技术,是当时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尖端产品,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是古滇国高级军事将领或更高级别的领导人才能使用的新式短兵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