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岭南史前石刻岩画分图三 生殖崇拜符号
仁上中山2023-02-23
华夏岭南史前石刻岩画分图三(1)是本石刻岩画分图二接下来的又一个连续图,要想说它形象似什么,先看看它的样子:图片左边的像一根手指,手指根部似乎冒芽生两片叶...这是什么东西?
史前古人进化未及称心,但是其吃暖(护体和取暖)居住是其从树上下来的最基本需求;还有就是人类本身的生育繁衍,对了...说到这,我突然想起,哪一本书里见过的古代的几个原始艺术符号,和这几天新搜集到的新的现实信息及资料,再深入分析研究,进一步梳理得到:这个分图就是生殖崇拜的男根符号,请看:
(1)
图片一,男根崇拜符号,岭南史前石刻岩画。
生殖崇拜(reproductionworship),指对生殖的尊敬和敬仰 [1] ,是存在于世界各地原始初民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观念表现。生殖崇拜是性崇拜的主要内容之一,正如原始初民不能解释外界自然现象,他们也不了解自身,尤其不能理解自身的性行为、生殖现象、生殖器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对性产生了一种神秘、敬畏的心理,这种心理统称为性崇拜,性崇拜根据其具体内容和不同侧重可分为性交崇拜、生殖崇拜和生殖器崇拜。
摘自百度百科2023-02-23
原始人的生殖崇拜是遍及世界的历史现象,并由此产生一种内容丰富、表现独特、影响深远的生殖崇拜文化。当人们了解了生殖器在生殖中的作用后,生殖崇拜文化多体现为生殖器崇拜。
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恩格斯认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物、住房以及为此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其观点记录于《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一书中。
(2)
图片二,宁夏贺兰山岩画,男女交媾图。这就是人类早期的生殖崇拜的性交崇拜。
图片三,新疆呼图壁生殖崇拜岩画。希望子子孙孙多多。
生殖崇拜源于原始古民对于生物繁衍的崇拜(!),在物质资源匮乏生活艰难希望人口繁盛的环境下产生的;最先是母性崇拜后来随着权力转移过渡为男性崇拜和祖先崇拜,出现了男根崇拜及形形色色的男根符号。
图片四,史前古人的所谓“祖势”图,为生殖崇拜符号。
男根纹“r”。在内蒙古阴山、乌兰察布和阿拉善地区常见的性符号,如“r”
便是男根纹符号。在仰韶文化期的大司空类型的彩陶上,就发现过绘有抽象的男根纹
图 2 是中国大司空类型的男根纹,5是印度河文明兽王印章上的男根纹(孙新周图)
(3)到此,我们不要以为原始古民低俗;他们的思想文化实在是开明和科学的源头才是。后来一段时期,倒是转向封建时期了。一直到近代乃至近年才有起色。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创建于1995年。当时刘达临举债30万元将博物馆落户上海青浦县徐泾镇,但由于过于偏远,参观者寥寥。
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于2004年4月从上海迁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落户,于4月19日正式开幕,并改名为“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原因是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教授为该馆题字是“中华性文化博物馆----五千年来第一展”。
馆内展示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古代性文化实物、雕塑、图画、书籍等2000余件,其中最古老的展品距今8000多年,距今5000余年的珍稀展品则有20多件。展览内容分为:原始社会中的性、婚姻和妇女、日常生活中的性、特殊领域中的性。并设有远古文化和性崇拜、婚姻家庭和妇女压迫、宗教和外国两性文化等展区。
另外,各地也陆续掀起了性文化博物的宣传,如:
江苏新沂市阿湖镇三里村3000年前石刻
男根
图片五,江苏新沂市阿湖镇三里村3000年前石刻
男根
图片六,江苏新沂市阿湖镇三里村3000年前石刻
男根
重庆綦江在永新镇与中锋镇交界的龙山村,有风景优美的清溪河。在河岸边就是一大片石壁,叫做“灵应岩”,就是在这灵应岩方圆十几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大量的石刻木刻男根图腾,当地人称为“石栀子”或‘桅子’。
图片七,重庆綦江清溪河石刻男根图腾
图片八,重庆綦江清溪河木刻男根图腾
图片九,著名景区丹霞山的阳元石,史前古人称石祖。
著名景区丹霞山的阳元石,史前古人称石祖。一亿年前形成的岩石山体,称其为石祖,再名付其实不过了。广东省的丹霞山,2004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8月,丹霞山与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龟峰)、浙江江郎山联合以“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