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友禅染:日本传统染色技法

(2017-09-11 12:30:44)
标签:

转载

分类: 贴布

这个比较高端大气上档次,欣赏学习一下啦!我还没有看懂那个工艺。

友禅染:日本传统染色技法

 所谓友禅染,是和服的染色技术,更是世界无以伦比的高超技术。友禅染起源于350多年前的京都。京都制作的友禅染“京友禅”的细腻手感,颜色的鲜艳华丽都非常的与众不同,作为京都引以为豪的传统工艺品一直继承到现在。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1332.jpg

    乍暖还寒,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惊蛰时节,蛰虫惊而出走矣。

    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大地回春,进入仲春时节的惊蛰,桃红梨白莺鸣燕来,姹紫嫣红三春晖,收于绫罗一卷。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1406.jpg

    友禅是在布料上进行染色的传统技法,原本是使用淀粉或米制成的防染剂,进行手工描绘,染色成形后呈现出缤纷色彩的染色技术,而今使用型染或者数码印刷的类似技法样式,亦都被统称作友禅,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染色技法之一。在白色绢布上进行绘画后染色,常用于表现传统和服的多彩图案。尤其擅长用简洁的线条表现动植物、风景等。自从外国传入了鲜艳多彩的化学染料后、色彩愈加丰富起来。

    友禅的名称来源于始创者江户时代的扇绘师“宫崎友禅斋”,于京都创作出友禅染后命名为“京友禅”,随后又将这一技法带到了加贺藩(今,石川县)的金泽地区,并发展形成有别于京都的独自样式,成为“加贺友禅”。到了明治时代,广濑治助依据“捺染”技术,创立出的“型纸友禅”进一步拓宽了友禅染色的技法范围。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1438.jpg

    在一匹布面上进行多彩多样的染色在世界上也十分罕有,以线绘纹样被称作“友禅模样”。当时设计纹样的是日本画的画师,因而喜好日常绘画所用的日本画颜料“青黛”、“艳红”之类的传统自然色彩,直至1856年化学染料的诞生,带来色彩的多元化,本已华美的少女及未婚女性穿着的长袖和服“振袖”,与刺绣、金彩并用亦变的更加斑斓起来。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1500.jpg

    友禅的染色技术由工序诸多的手绘依次完成,多分为艺术家独立创作与分业制作两种模式。艺术家的创作显而易见的是独立完成全部流程工序,相比之下分业制的情况比较特殊。染色工房的职人会先从历代积累下来的资料中选取图案参考,随后开始草稿描绘。将从“大帽子花”中提取的青花色素用作颜料,进行初绘,因青花色素易溶于水,可使在正式染色时布面不留下草稿的痕迹,因而不受到影响。接下来就要正式描绘图案了,在已画好的纹样上,用米或阿拉伯树胶等此类制成的糊状防染剂,沿着纹样轮廓进行精心细致的描绘。此时常使用纸卷制成的自制工具,前端镶有真鍮金属片,勾线细微慎密可是需要相当的娴熟技艺不可。勾画的线被称作“糸目”,染色完成后的图案轮廓上会呈现出纤细的白线,这也成为友禅染色的主要特征。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1526.jpg

    描绘完纹样的轮廓后,用刷笔蘸染料进行染色,这道工序称作“色插”,顾名既为将色彩“插入”轮廓线的范围之中,好似我们儿时的蜡笔涂色。以前则是将蓼蓝、红花、苏木、茜草、紫草、荩草等制成的植物染料,并同介壳虫等动物性染料等自然界获取的恩惠加工使用,现在经由化学合成的染料变的越来越常见。为防止色彩间自然晕染,通常都要待一个颜色晾干后再进行另一的着色,可见靠天自然之力的工作会耗费相当多的工夫。在“色插”上色完成后,进行腾蒸用以固定色泽,80度左右的高温加热20~40分钟,蒸汽所产生的热量使自然颜料发生变化,附着固定于布面上。

    完成轮廓的描绘后就要进行整块布料的染色了,将前面使用的防染剂(糊状)再次将已染好的轮廓纹样描绘覆盖,使布面露出底色需要染色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会由染色职人完成。植物染料如蓼蓝是经过发酵,会产生大量活性酶,再加上蒸、染、煮多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才可进行,春暖花开天气渐暖的时节是适宜的开始。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1549.jpg

    最后一道工序为“友禅流水”。如若碰巧在金泽、京都等地偶遇有人将布面放在河水中,任其漂动,大可不必惊讶,这就是友禅流水。在水质清透的河川里,为了将布面上的多余胶水和染料冲洗干净。金泽气候相对寒冷,有时也选择冰雪初融,河水最为清澈的时候进行。漂洗时可观赏到各色布料在河川中斗艳的美丽景象,现今由于会污染河水,逐渐转往人工制成的工房流水进行作业。

    通常依据图案的内容,有时也反复渲染上色。花卉的花蕊、动物的眼睛、鸟的羽毛、甚至昆虫的触角等等细微之处,亦会兼顾,再施以金泥、金箔、刺绣等装饰才算是完成友禅的制作。一定程度的量产时,型染就显得很有必要。每张型纸多为一色,遇到复杂纹样,数十甚至上百枚的型纸是必不可少的。

    日本人多以友禅制作和服,从母亲手里传承给女儿的和服,是一份家族的寄托,更是母亲对孩子祝愿的珍贵财产。现今的京都仍然保留着,传统婚礼时展示母亲赠予的和服嫁妆的风俗习惯。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1621.jpg

    京都的京友禅与金泽的加贺友禅虽同源同宗,但各自风土人情相异,发展至今形成迥异的特色特征。以前认为染色纹样的花纹、叶纹中,从轮廓晕染至中央的是加贺风格友禅,而京友禅则反之,但随着时代发展,已不刻意的以花草纹样去区分特征了。

    江户中期(1678)“宫崎友禅斋”居住于京都知恩院附近,本是扇绘师,喜好在扇面上描绘些字谜扇画,游乐心境颇受好评。便趁势画些在“小袖”这类和服衣装上,染色而成命名为“友禅的绘画”,不曾想到不经意的玩乐之心竟获得大量订单,成为当时的流行风潮。友禅人气高腾的同时,出版《友禅雏形本》和《余情雏形本》的纹样绘本集,借此从京都传遍全国。友禅的绘画形式轻松寓意深刻,构图优雅颇为扇绘师创意而成,因此博得人气也不稀奇了。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1647.jpg

    友禅出现之前的布匹着色技法相当有限,刺绣、贴箔、扎染、夹缬等而已,这些技法都会将布面变的凹凸而不平整,失却了织布自身的质感。与此相比,友禅是绘画于布面上,是绘画的技艺,并不损伤织布,色彩亦没有限制,大幅提升了布面的染色技术。

    说是传遍全国,当时的植物染料供给也是有所限制的,手加工的制作模式与今日相比当然是少之又少,即使言之大众化普及,仍然是高价贵重的稀罕物,大都为将军、大名、御所或町内豪商所有,婚嫁迎娶的特别时刻加以炫耀。为了配合大量生产出现的“型染”技术,一枚的型纸或型板纹样,采用二方、四方连续形式进行染色,有时看似随性的不规则构图纹样,其中暗涵职人的美意识与设计功力,与绘画中的“光琳琳派”屏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1735.jpg

    江户中期开启的友禅历史,期间也有着诸多的尝试与变革,直至明治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明治开国政策从外国带来产业技术的升级,明治3年京都也开有“舍密局”,设立织部同染部,加以积极推广。广濑治助引进并发明了化学染料的友禅技术,推动友禅从手工业大步迈向工业领域。同时还有一项便是“色糊”的使用,本来着色与防染是相矛盾的不同工序,使用着色的糊状防染剂,很好的消融了矛盾。漂洗后的防染剂,亦有色彩附着之上。伴随色糊和型染技术的革新,大量制作友禅变成可能,至此才是真正意义上普及到庶民生活中。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1826.jpg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1900.jpg

    京友禅色调柔和并没有特定的底色基调,古风模样于琳派影响形成高度的程式化,是与刺绣、金 箔并用的上品友禅。而加贺友禅有着“加贺五彩”胭脂、土黄、古紫、草绿、蓝的特定基色,色彩浓重,优雅奢豪。写实纯粹,极少与别样技法并用,保留自中国传来的“明末虫蚀”的技法,是惊蛰时节最宜不过的了。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1929.jpg

    加贺友禅有着令人沉静的写实风格,花草纹样为主绘画图案,相比京友禅则是流畅华美的连续组合纹样,这与加贺友禅来自武家文化,京友禅实为公家文化的背景不无关系。强调写实的加贺友禅,轮廓白线也较粗,着重于细节处效果的装饰,晕染自然,被惊蛰唤醒的昆虫蛀蚀花草的技法,栩栩如生。

    加贺友禅起源自约500年前,可追溯到古时加贺国的“梅染”技法,色绘技法确立后被认为是加贺友禅的原点。友禅斋将京友禅的技术与加贺固有技术相结合,成为后世加贺友禅的基础。表现自然之美尤为讨巧,细致描绘花草叶茎,流水波纹,装饰性极强仿若立体浮现。加贺百万石的武家文化濡染下,诞生出人间国宝“木村雨山”这样的大家名工。京友禅与加贺友禅的工序相近,对于娴熟技术的探求都是无止无境的。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服也同样面临现实的困境。加贺友禅近年开始了新的探索,将现有染色技术,展开与各不同领域的合作,原多为女性穿着的和服,亦尝试制作男性穿着的衬衫等西式衣装,女式服装自不必说,素材上也考究迎合现代消费者,棉、麻、绢的搭配运用简化纹样简洁设计,加贺友禅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作品应运而生。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2001.jpg

    加贺友禅以艺术家创作为多,每位作家的落款亦必须在加贺染振兴协会登录认证。新人若想研习友禅技艺,于工房中至少从师七年以上,经判断可独立修行时,准予落款表示认可。加以确保加贺友禅的水准同品质,更反映出对于美的严苛与热情。由于京友禅发展醇熟较早,有着不少的老铺传承至今。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2034.jpg

    京友禅的老铺“千总”创立于1555年,远祖千切屋与三右卫门,在应仁之乱时逃亡近江国甲贺郡避难,乱后不久便回到京都室町三条开始了营生,距今近460年。采用屋号“千切屋”用“千切台”作为商标,设橘图纹样家纹,主营法衣装束的织物业,江户中期开始友禅染的业务。在经历了安土桃山、江户、明治、大正、昭和、平成的激荡变迁的历史中,珍重传统顺应时代变化,现在统一以“千总”为名号开展一系列的创新事业。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2102.jpg

    友禅染的最大乐趣在于可自由染色同设计,但是在发展形成定式后,到江户末期毫无新鲜感可言。明治时代的近代化与东京迁都,欧风思想的侵入对京都的染织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因而陷入停滞期。此时的千总第十二代传人“西村总左卫门”誓要打破僵局,苦心说服自己的恩师,汉学家亲生父亲的“三国幽眼”与故知的日本画画家“岸竹堂”。虽说当时的画家受风气影响穷困潦倒,但尽管如此境地,为友禅画草绘亦是难以想象之事。在岸竹堂的带领下,今尾景年、幸野楳岭、望月玉泉、竹内栖凤等一批一流画师为千总友禅设计纹样,明治时期掀起一阵新风,使得京友禅的千总在技术艺术都达到新的高度,在染织设计历史上留下浓重墨迹,而千总也因此成为引领着京友禅发展的潮流先驱。

    千总的名手职人“广濑治助”除创新型纸友禅技术外,方刷毛等工具领域亦有考量。思想活跃的治助与西村使高级品的友禅得以量产,并普及庶民,亦获得新的表现手法,拓展友禅染的诸多可能。明治十一年(1878)凭借千总的技术,革命性的开发出绒质友禅染,并于世界博览会上获奖,“千总的友禅”受到前所未有极高的评价,到了昭和时期千总调整产业专注于友禅的发展,通过千总资料室中保存至今的型纸纹样可一窥老铺才有的贵重历史,参考传统图案的同时,对于流行色的关注,新设计的追求以及最新技术的钻研都是京友禅老铺长盛不衰的秘诀。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2131.jpg

    传统和服受到年长者的厚爱不难想像,千总独辟蹊径专为年轻一代设立新的品牌“振袖梦立花”,可就有些冒冷汗喽。好在经营二十年来,年年不断有新作问世,运用千总流传的传统纹样,并以现代设计,施以流行色彩,特别是七五三上巳女儿节,成人式的特别情境颇为年轻女性喜爱。与此同时,在京都三条开设融汇现代都市生活空间的新式店铺“总屋”。以现代方式诠释古典韵味,和服贵为日本民族服装,但随着西洋文化在全球的盛行,如何加以保存与利用传统所触碰到的美学文化,是千总不断尝试的创新。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2213.jpg

    同为京友禅老铺的“冈重”设立于1800年代中期,始创者“冈岛卯三郎”修得染色加工技艺后,却意外的前往京都美术学校(今,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执起教鞭教授染色课程。第二代传人的长子“冈岛重助”因出色的和服染色技艺在当时京都的友禅业界颇有名气,可是好景不长,因战争又不得不中断,战后作为国家保护技术再次得以发展。如今已是第四代掌门“冈岛重雄”从友禅高端技术着手,开发提包、丝巾等现代生活用品并独立出新品牌“OKAJIMA”。重视设计与技术的创新,专门设立试验工房,尝试开发新的色彩与技术,并前往东京、米兰、印尼等地全程手工体验研究,与意大利rokati公司合作相互融合取得成功,同时亦援助印尼传统蜡染技术的发展,实为东西方传统工艺的保存、传承、交流、发展而奔波。

http://www.pinbu.cc/file/edit/2012-06/17162239.jpg

    友禅历经百年,春风拂晓白,惊蛰带着诗意复苏古老,友禅花草纹样,日渐醇熟绚烂,透出对生活之美的至美情意,无意争春却任群芳妒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