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fg桩怎样合理?长桩大间距还是短桩小间距好?

(2016-02-26 09:12:18)
分类: 结构
CFG桩和桩间土一起,通过褥垫层形成CFG桩复合地基共同工作 。短桩小间距好。
  CFG桩为桩体中掺加适量石屑、粉煤灰和水泥加水拌和,制成一种粘结强度较高的桩体,与桩间土一起构成CFG桩复合地基。密度越大肯定承载力越高。
  主要技术指标为:
  1.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
  2.桩 径:宜取350-600mm;
  3.桩 长:设计要求,桩端持力层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
  4.桩 身 强度: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通常≥C15;
  5.桩 间 距: 宜取3-5倍桩径;
  6.桩垂直度:≤1.5%;
  7.褥 垫层:宜用中砂、粗砂、碎石或级配砂石等,不宜选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厚度150-300mm,夯填度≤0.9。
  实际工程中以上参数根据地质条件、基础类型、结构类型、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等条件或现场每台班或每日留取试块1~2组确定。

http://s1/mw690/002ON1lfzy6ZFbcvhrq10&690

http://s5/mw690/002ON1lfzy6ZFbdtjRq84&690

http://s16/mw690/002ON1lfzy6ZFbdX7Ub0f&690

http://s14/mw690/002ON1lfzy6ZFbeg7Tf3d&690

http://s4/mw690/002ON1lfzy6ZFbeyDQv83&690

土参数

  •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spk

    •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当输入“自动”时,由程序自动计算。

    •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 2.0 倍,且不宜大于 250kPa;对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 1.4 倍,且不宜大于 180kPa;

  •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fsk

    • fsk——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可按地区经验确定。

    • 振冲碎石桩、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可按地区经验确定,如无经验时,对于一般黏性土地基,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松散的砂土、粉土可取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 1.2~1.5 倍。

    •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对非挤土成桩工艺,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对挤土成桩工艺,一般黏性土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松散砂土、粉土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 1.2~1.5 倍,原土强度低的取大值。

  •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β

    •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按地区经验取值。

    • 水泥土搅拌桩,对淤泥、淤泥质土和流塑状软土等处理土层,可取 0.1~0.4,对其他土层可取 0.4~0.8。

    • 夯实水泥土桩,可取 0.9~1.0。

    •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应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取 0.9~1.0。

  • 地基处理前砂土的孔隙比 e0

    • e0——地基处理前砂土的孔隙比。可按原状土样试验确定,也可根据动力或静力触探等对比试验确定。

  • 砂土的最大孔隙比 emax砂土的最小孔隙比 emin

    • emax、emin——砂土的最大、最小孔隙比,可按现行国际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 的有关规定确定。

  • 相对密实度 Dr1

    • Dr1——地基挤密后要求砂土达到的相对密实度,可取 0.70~0.85。

    • 当输入“自动”时,由程序自动计算。

桩参数

  • 布桩形状

    • 可选择“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矩形”。

    • 振冲碎石桩、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对大面积满堂基础和独立基础,可采用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布桩;对条形基础,可沿基础轴线采用单排布桩或对称轴线多排布桩。

    • 沉管砂石桩,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 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宜按等边三角形布置。

    • 夯实水泥土桩、柱锤冲扩桩,宜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

    •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 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 λ

    • λ——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可按地区经验取值。

    • 水泥土搅拌桩、夯实水泥土桩,可取 1.0。

    •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应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取 0.8~0.9。

  • 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 n

    • n——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可按地区经验确定。

    • 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宜按实测值确定,如无实测资料时,对于黏性土可取 2.0~4.0,大于砂土、粉土可取 1.5~3.0。

    • 桩锤冲扩桩,应通过试验确定或按地区经验确定,无经验取值时,可取 2.0~4.0。

  • 桩身强度折减系数 η

    • 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

    • 水泥土搅拌桩,干法可取 0.20~0.25;湿法可取 0.25。

  • 圆桩直径 d

    • d——圆桩直径(mm)。

    • 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桩的平均直径可按每根桩所用填料量计算。振冲碎石桩桩径宜为 800mm~1200mm;沉管砂石桩桩径宜为 300mm~800mm。

    • 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夯实水泥土桩,钻孔直径宜为 300mm~600mm。

    •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桩径,长螺旋钻中心压灌、干成孔和振动沉管成桩宜为 350mm~600mm;泥浆护壁钻孔成桩宜为 600mm~800mm;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宜为 300mm~600mm。

    • 柱锤冲扩桩的桩径,宜为 500mm~800mm。

  • 桩间距 s桩间距 s1桩间距 s2

    • s——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布桩时的桩间距(mm)。当输入“自动”时,由程序自动计算。

    • s1、s2——分别为矩形布桩时的纵向间距和横向间距(mm)。当输入“自动”时,由程序自动计算。

    • 振冲碎石桩的桩间距,应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大小和场地土层情况,并结合所采用的振冲器功率大小综合考虑。30kW 振冲器布桩间距可采用 1.3m~2.0m;55kW 振冲器布桩间距可采用 1.4m~2.5m;75kW 振冲器布桩间距可采用 1.5m~3.0m;不加填料振冲挤密孔距可为 2m~3m。

    • 沉管砂石桩的桩间距,不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 4.5 倍。

    • 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钻孔之间的中心距离,可为钻孔直径的 2.0~3.0 倍。

    • 夯实水泥土桩的桩间距,可为钻孔直径的 2.0~4.0 倍。

    •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采用非挤土桩成桩工艺和部分挤土成桩工艺,桩间距宜为 3.0~5.0 倍桩径;采用挤土成桩工艺和墙下条形基础单排布桩的桩间距宜为 3.0~6.0 倍桩径;桩长范围内有饱和粉土、粉细砂、淤泥、淤泥质土层,采用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施工中可能发生窜孔时宜采用较大桩距。

    • 柱锤冲扩桩的桩距,宜为 1.2m~2.5m 或取桩径的 2.0~3.0 倍。

  • 修正系数 ξ

    • ξ——沉管砂石桩的修正系数。当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时,可取 1.1~1.2;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时,可取 1.0。

  • 桩长 L

    • L——桩长(m)。

    • 若桩长不输入或为零,则不计算桩体材料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