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自强谈图画书及其对幼儿教育的价值

(2012-05-16 13:43:09)
标签:

育儿

分类: 好书推荐

朱自强谈图画书及其对幼儿教育的价值

      --2012年首届华语地区绘本教育论坛发言

时间: 2012-5-11 作者: 朱自强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http://res1.age06.com/FileStore/PortalIPS//InfoType/1df20dce-2893-4474-9f34-285947ef0bb1/Media/_DSC0648.jpg

论坛发言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以及喜欢绘本的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周翔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他的充满友情的介绍,今天我和各位一起要讨论的话题就是绘本的幼儿教育价值,当然这个话题是比较空泛的,我在接下来的讲座里面,我会从绘本的一些具体的对幼儿教育所具有的价值和大家来讨论,刚才主持人也说到包括丁经理致辞中也讲到绘本在我们中国大陆发展已经有13年的历史,具体是十几年我觉得是一件很难计算的事情,但是我清晰的记得在2001年,新蕾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在那本书里面,我记得我曾经说过,我说进入了21世纪,图画书概念其实和绘本是同一个事物,有的人愿意用绘本,绘本这个词据我了解应该是从日本传过来,它是日语里边的一个语汇,日语里的绘本概念和我们今天这个会议讨论的绘本概念应该是一致的,那么还有一个说法是图画书。

  图画书是独特而珍贵的幼儿教育资源

  我呢,其实,比如说我翻译日本的图画书的理论著作绘本之力的时候,我是用的日语的绘本,这样一个称谓,但是平时呢,我还是会用图画书这样一个概念,比如我在去年出版了一本研究图画书的书叫做《亲近图画书》,其实图画书和绘本是一个概念,那我记得当时在那本书里面我就说到在21世纪,图画书肯定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长点,我当时是有一种预感,当然这种预感既是对中国大陆儿童文学发展趋势的一个判断,同时也是基于我对西方特别是日本它的儿童文学发展历史的了解,因为,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在学前阶段,其实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孩子们依然会喜欢读绘本,而且在儿童文学的种类中,可以说会本是最能得到大人的普遍欢迎的艺术样式,那么,也是基于我对西方还有日本他的文学发展的一个判断,这十几年来呢,图画书或者我们说绘本在我们中国大陆已经开始热起来了,其实有时我和其他朋友交流的时候,也会听到朋友们说,这个绘本太热了,但是我又想其实还热得不够,因为绘本作为一个儿童的恩物,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资源,他被很好的利用,其实是有待时日,那么,今天要讨论的这个绘本的幼儿教育价值,我想,我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绘本是独特而珍贵的幼儿教育资源,或者说是学前教育资源。

  我说他独特,因为绘本这种艺术形式,他和一般的文字印刷的然后加上一些插图的那些儿童文学作品或者我们说儿童的文学读物是不一样的。因为,著名的传播学者麦克罗汉说过一句话,他说媒介即契机,就是说不同的媒介他会传达性质上功能上完全不同的信息,那图画书或者说绘本它这种媒介非常的独特,它是有着文字印刷的书籍所不能替代的那种艺术的效果,那通过这个艺术效果,我们应用于儿童教育,应用于学前教育成为很好的教育资源,那作为图画书来说,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媒介,图画书这种艺术,绘本这种艺术由两种媒介来组成,一个是文字,当然有一种特例就是无字的图画书,可是无字的图画书的创作往往作家的头脑里面有一个文字的故事在那里,然后有这个文字的故事基础上,他用叙事性的图画来讲述故事,那除了这种之外,一般来说图画书一大半的图画书有文字然后有绘画,就是美术的绘画,这两种媒介,加在一块,会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生成力量,这个生成力量带来的东西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独特的幼儿教育的资源。

  图画书是文图之间的的互动和生成

  那么首先,我想简单的谈一谈关于绘本这个概念,就是什么是绘本,我这里主要介绍两个绘本研究专家他们的观点,一位就是可能在座的大家都熟知的日本的著名的图画书研究的学者——松居直。他有一个观点,文字+图画=有插图的书,文字*图画=图画书,他列了这样不同的两个算式,两个算式不同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考虑把具体的数字代进去,就知道这两个公式是完全不同的,他说有插图的书是文字加上图画,比如说文字的值是2,图画的值也是2的话,那2+2=4,用2代进来,这2个公式的区别看不出来,我们可以把它换成3,3+3=6,就是文字3+图画3=6的时候,这叫有插图的书,可是图画书不是这种书,图画书是文字*图画=图画书,那如果是3的话,3*3=9,和前面插画书的等于6就完全不同,它生成出了新的东西,也就是说图画书这种文图之间的相互的互动和生成性会给图画书这种艺术带来很多很多新的信息。而这种新的信息对幼儿的心智的发展非常重要,后边我要具体来讲。

  图画书有三个故事

  那么还有一个绘本的概念,就是加拿大著名的学者说通常图画书会有三个故事,一个故事是文字讲出来的故事,一个故事是图画讲出来的故事,那第三个故事哪儿来的呢?第三个故事就是读者读文字的故事还有图画讲述的故事这两者合在一块,形成了第三个故事,也就是说我自己认为在儿童文学的各种题材里边,图画书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图画书是最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进行新的世界建构的故事,也就是说图画书最能够让他的读者对这个艺术世界进行自己的独到的建构,他要让读者参与进来,读者不参与,图画书的第三个故事的世界就产生不出来。这一点是图画书这种艺术的最独特的特征,而这个特征对儿童的心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接着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是著名的图画书作家的一本图画书,我觉得这本图画书就是比较典型的是那种诺德曼所说的一本图画书会讲三个故事,我们接下来看一下这本图画书,我现在给大家的是这本图画书的全部的文字故事,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他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这就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全部的文字故事。

  没看过这个图画书的朋友们,你们读了这个文字之后,你脑海中获得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世界,如果把它转换成画面的话,是一个什么画面,我估计我们大家心里都有数,可是我们再看一下这本图画书,你就会发现实际上图画书给我们呈现的和这个文字呈现的内容有极大极大的不同,他有一个新的世界,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那下面我们就看一下,母鸡萝丝去散步,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他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这本图画书我说是典型的讲了3个故事的图画书,一个是文字讲给我们的,我们知道图画也在讲故事,它讲这个故事和前面文字故事有关系,但是内容大不一样,它有很多很多新的信息加在里边去了。那么我刚才讲到图画书是最能够让读者进行新的故事建构的一种艺术形式。那我们作为读者,我们看着它的图画,我们的大脑会把文字故事和图画提供的故事进行一个整合,整合成我们心中的一个新的故事,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个读者,特别是对年幼的儿童读者,他的心智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整合的过程,大脑整个的感受,和加工的方式,其实是非常的复杂,当然下边我会介绍到很多绘本作品,这里其实进行新的故事的建构,我们都会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

  图画书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这里,我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松居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也不一定是一个观点,是他对幼儿接受图画书的最佳状态的一种深入深刻的观察,观察之后,他把它提炼出来,他说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这两个说法有根本性的差异,当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时候,孩子用耳朵听大人讲述出来的语音,然后用眼睛看着图画书上面的具有故事叙事功能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个奇妙的效果,这不是松居直说的,我给加进来了,什么效果呢?孩子用耳朵听到的大人讲的文字故事使他眼睛看到的那个绘画的那些画面动了起来,就变成活动性的有过程的一个生动的图像的一个故事的世界,会有这样一种功能。而当图画随着他听到的文字故事都动起来之后,他就是在造一个新的故事的世界。而在再造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理解力、判断力等等都会得到发展,当然也包括后面我要讲到的语言的能力,这个语言不是讲出来的物化的语言,而是在头脑中形成的内在的丰富的语言世界,所以我觉得松居直说的话触及了绘本这个艺术形式的本质的特征。小孩子用耳朵听有声的语言,用眼睛看画面,然后使画面活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小孩子对绘本世界有一个非常深入真切的心理体验的过程。我们接下来就谈一谈绘本在幼儿教育上的价值,我认为绘本对幼儿的心智发展,最重要的教育作用是让年幼的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此过程中,他体尝到品味到生活的快乐。因为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游戏和阅读就是他生活的本身,通过绘本的阅读体验,他会得到生命的快乐的体验。这点是他在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的根基,这才是绘本教育的最大作用也是最重要的价值。

  问题的发动应该来自孩子

  这讲起来相对有点虚,我们来点实用性的,在座的绝大多数都是幼儿园的老师,我们要把绘本在幼儿园给孩子读,让孩子欣赏,我们把它当作幼儿教育的一个资源,或者我叫做教育的材料,但是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当我们把绘本给幼儿园孩子的时候,我们有我们的教育目的,但是千万不要做的太技术性了,太教学化了,我觉得在幼儿园让孩子非常自然的接触到绘本,享受到绘本的乐趣,小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感受,很多想法,下面我也会举到例子,这个时候呢他可能很想和我们来交流,这个时候,我们大人和孩子讨论绘本的时候,问题的发动应该来自孩子,我们老师不要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想这个问题那个问题通过图画书来问孩子,而是我们要去观察孩子,一本好的图画书一定会引起孩子在心理上情感上的很好的强烈的反映,这个会表露出来,这个时候,我们抓住孩子的关注点兴奋点,我们再来和孩子进行交流和讨论,我觉得这个效果才会更好。否则我们自己绞尽脑汁事先想了很多的问题,有可能会偏离孩子的感受,也有可能把孩子纯正的阅读引到歧路上,这种可能是有的,我在儿童文学研究的一些成果里,我就看到过这样的研究结果。

  我们大人在这里归纳主题,自己的理解和孩子的理解完全相反,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拔萝卜,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幼儿故事,我看到的是俄罗斯的民间故事,有名著名作家叫阿。托尔斯泰,不是写战争与和平的列夫托尔斯泰,他曾经把这个故事写成文字,日本有一位画家,把这个文字画成了一本图画书。我在教材里看到对拔萝卜有一本教材叫《儿童文学》,它说当好你给孩子讲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的时候,他不太好理解,但是如果你给他讲拔萝卜的故事,他对团结力量大这样一个道理就很容易理解了。

  有这样的说法,就是我们大人的阅读归纳和分析,这样的观点对不对呢?我们不能绝对说他不对,但是我们看看他和孩子的感受有没有区别,这本书我在20多年前,从日本,我第一次留学带回到国内,我拿着这本图画书到东北师范大学的实验幼儿园,给中班的小朋友讲图画书。我讲了很多图画书,其中有一本就是《拔萝卜》,这故事讲得是从前有个老爷爷,种下了一颗萝卜,他就盼着萝卜快长成大大的甜甜的萝卜,萝卜长啊,果然长成大大的甜甜的萝卜,老爷爷就去拔萝卜,拔呀拔不动,老爷爷就叫来了老奶奶,老奶奶拽着老爷爷,老爷爷拽着大萝卜,拔呀拔呀拔不动,老奶奶叫来了小孙女,小孙女拽着老奶奶,老奶奶拽着老爷爷,老爷爷拽着大萝卜,拔呀拔呀拔呀拔不动,小孙女叫来了小狗,小狗拽着小孙女,小孙女拽着老奶奶,老奶奶拽着老爷爷,老爷爷拽着大萝卜,拔呀拔呀拔呀拔呀拔不动,小狗叫来了小猫,小猫拽着小狗,小狗拽着小孙女,小孙女拽着老奶奶,老奶奶拽着老爷爷,老爷爷拽着大萝卜,拔呀拔呀拔呀拔呀拔呀拔不动,最后是小花猫叫来了小老鼠,小老鼠拽着小花猫,小猫拽着小狗,小狗拽着小孙女,小孙女拽着老奶奶,老奶奶拽着老爷爷,老爷爷拽着大萝卜,拔呀拔呀拔呀拔呀拔呀拔呀,萝卜终于拔出来了。我这样讲,大家觉得罗嗦吧,不会觉得罗嗦,那太好了,大家都是有儿童心性的人,小孩子不会觉得啰嗦,为什么,我将这个故事的时候注意看到下边,有几个男孩子,我讲到,小狗叫来了小猫,小猫拽着小狗,拔呀拔呀拔呀,他们就坐在那里拔呀拔呀拔呀,有吧?最后,小花猫叫来了小老鼠,小老鼠拽着小花猫,拔呀拔呀拔呀要6次,这个时候那几个男孩子就站起来了,然后拔呀拔呀跟着我用力的语言一起,拔呀拔呀拔萝卜,这个情景对我很有触动,让我想到这本图画书的主题究竟是不是团结力量大。如果是团结力量大这个主题,托尔斯泰给小孩子写了很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讲的是一个老人把他的儿子找来了,拿来一支筷子让他们去折,折断了,然后他拿来了一捆筷子,让他们来折,折不断,他说你们弟兄们团结起来就有这么大的力量,这叫团结力量大,可是拔萝卜这个故事和托尔斯泰讲的故事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团结力量大,小孙女叫来三个五个同学一起来拔就可以了,为什么要一次叫一个?最后叫来的是小老鼠,这个太重要了,为什么是小老鼠,一次拔不下来再来一次,拔不下来叫来一个再来一次,把小花猫都叫来了还是拔不下来怎么办,还是不能放弃,哪怕是小老鼠这最后一点点力量也要叫来,一起努力拔呀拔呀也要把它拔出来,最后也拔出来了,这是我们人类本质的精神力量的体现,我们人类就有这种精神,做事情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再不行再来一次,这种精神,所以小孩子会感受到他也要参与进来,一定要把大萝卜拔出来,我用这个例子想说明我们的孩子在阅读绘本的时候,他可能会有我们充满理性思维的成年人不同的一些阅读和感受方式,我刚才说过,问题的发动我们可以期待孩子来提出,那我这里要给大家举这个拔萝卜的例子。

  图画书不仅在孩子内心中存在 而且会变成一种语言能力

  我接下来讲的是图画书对幼儿语言发展方面所具有的教育作用,这个故事我带回来,当年我儿子4岁,他是坐在我怀里我给他讲的,这本图画书的中文也是我翻译的,当时还没有翻译成中文,我就用日文跟他讲,内容就是刚才大家讲的,当我讲到最后,拔呀拔呀萝卜终于拔出来了,就这个画面,萝卜终于拔出来了,然后我就不讲了,我儿子坐在我怀里,他等了一会儿看我不往下讲,他抬头看看我,说爸爸接着讲啊,我说已经讲完了,那个文字故事讲完了,可是他接着说,可是你还没讲老爷爷他们都很高兴呢,刚才我讲这个故事你们看画面,想到这个了吗?我估计很多人没有想到。我自己当时他不这么说我也没有想到。因为我们大人对图画书不是那么敏感,不是那么关注,可是他这么一提,我一下想到了,果然啊,所以他说这个话也让我联想其那个幼儿园小朋友积极参与那个程度。为什么我们大人,比如说我看图画讲文字故事我就没有明确的想到说拔出来了,他们都很高兴,他们太开心了,我为什么没有想到,我觉得大人进入绘本的故事世界的能力和进入的程度有的方面不如小孩子,我们大人讲拔呀拔呀会伸手拔吗,小孩子他就要伸手,他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参与到故事里面去了,正是因为他全身心的投入和参与,才更容易看出来老爷爷他们都很高兴,他说你还没讲小老鼠他们都很高兴呢,大家注意他说的是小老鼠,小老鼠在哪里?在那个角落里,你看看他的关注点,他关注的是最弱小的,但是拔出来是起关键作用的,其实小老鼠就是和幼儿同样的存在,他感同身受,他希望,虽然我小,但是我要向小老鼠那样在拔萝卜的时候你们都拔不下来,我一上来就拔下来了,他要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小孩子对绘本的体验,我们大人千万不能替代,我们老师也不能替代,我们好好把故事原原本本讲给他,然后我们观察他的体验、他的反应,他会有一些反应来和你交流,交流的时候你注意他关注到的是什么东西,这时候你才明白这本图画书为什么对他那么重要,他那么喜欢。刚才讲到语言的发展,一个4岁的孩子,可是,他用可是,我说讲完了,他说可是你还没讲小老鼠他们都很高兴啊,这个话,如果没有这本图画书,这句话是不存在的,可是有了这本图画书,他不仅在孩子内心中存在,而且会变成口头语言,变成一种语言能力,给你呈现出来,图画书的语言教育功能就是这样具有非常大的生成性。

  幼儿园的图画书教学大人要少阐述

  语言教育我这里还有一个例子,前苏联有一位著名的图画书作家叫拉乔夫,他有一本图画书中的经典,《手套》,写的是一个老爷爷到森林里去打猎,然后带着他的小狗,走在路上的时候,一只手套掉在雪地上,他没有发觉,继续往前走,过了一会,一只小老鼠跑过来了,这是谁的手套?我搬进去住吧,就住了进去,过了一会,来了一只青蛙,青蛙就问是谁啊,住在手套里的是谁?我是贪吃的老鼠,你是谁啊?我是层层跳的青蛙,能让我住进去吗?可以啊,请吧。就住进去两个人。过了一会儿,小兔子跑过来了,小兔子就问住在手套里的是谁啊?我们是贪吃的老鼠和层层跳的青蛙,你是谁啊?我是飞毛腿小兔子,能让我住进去吗?可以啊,然后住进去三个。接着来了狐狸,狐狸就问住在手套里的是谁啊?这些反复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对幼儿来说不论是作为故事有价值还是作为语言教育和思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就讲我们是贪吃的老鼠、层层跳的青蛙和飞毛腿小兔子,你是谁啊?大家说这个时候狐狸该怎么做自我介绍?我是狡猾的狐狸?可以这样介绍吗?不可以,要介绍自己值得炫耀的地方,那狐狸怎么介绍?聪明的狐狸?可是拉乔夫没有这样说,他介绍说我是爱打扮的狐狸。狐狸扎一个花围巾,打扮得很漂亮,我是爱打扮的狐狸,能让我住进去吗?我就猜想俄罗斯文化和我们中国文化差不多,那个狐狸其实是很美的,所以我们说一个女人对男人有魅力,然后嫉妒她的人就说你像个狐狸精一样,所以,这个介绍很好。叼着烟斗的狗熊,还有长獠牙的野猪等等,然后大家都挤进去了,手套挤得都要爆裂了,这个时候,老爷爷发现自己的一只手套丢了,就回来找,小狗就跑在前面,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就这样一个神奇的幻想的故事,手套有魔力,很神奇,就这个故事在儿童语言的发展方面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这个是和语言相伴随的儿童的感受力的发展,这个故事也是我在日本翻译的,日本有一位研究儿童文学的学者叫吉田精一,他有一本书,书里介绍了这么一件事,他说我儿子在小的时候非常喜欢看《手套》,他经常没事拿过来一个人翻看,有一天他翻着翻着突然问我说,爸爸,是谁把那颗钉子钉上去的?这个是我放大了的,如果不放大的话,我猜大家在座的很多人看不会发现这颗钉子,哦,不是说谁把这颗钉子钉上去,他说的是谁把那个铃铛挂上去的?我听到他这样一个介绍,突然发现我自己就没有发现有一个铃铛存在,我们大人因为我们能识字,我们对绘画看得不是很仔细,可是吉田精一的儿子他就敏感的发现了这个铃铛,那由这个我往前一看,果然在铃铛挂上去之前,先钉了一个钉子,可能是铃铛还没找到,先订个钉子,然后再挂这个铃铛,那接下来我要问小孩子关注到的铃铛重要不重要?为什么重要?铃铛意味着什么?敲门对吧?敲门就会比如说晚上爸爸妈妈回来了,要敲门有铃铛、门铃,或者是星期天家里来了客人,欢乐的一天又开始了,要有这个铃铛,你看铃铛的功能。我们家搬家的时候,选门铃,我会在商店里选很多种,我们都会精心选门铃的声音,一定要选一个最好听的声音,铃铛本身和我们的生活是否快乐有关系,我们的生活内容是否丰富有关系,所以铃铛事关,我就发现吉田靖一的儿子发现铃铛的这个事件里,那些动物们有精心建立自己家园的行动,比如说,你看在这里,住进去三个人的时候,他们的家是这个样子,最早的时候小老鼠钻进去的时候,就是在雪地上,然后慢慢的给它支起来,还要搭一个梯子,你看到这儿,有变化吧,他们搭了一个门廊,可以趴在门廊这儿望外面的世界,你看,越来越漂亮了吧,开了窗户,而且这窗户很艺术性,这种窗户让人想到苏州那种拙政园里漂亮的窗户,然后这个铃铛也在这里,你看小孩子的关注,这里边还有就是语言的发展,他会通过这个把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他表达不会像我前面讲那些什么建设家园这么多,可是他有感受,他用一句:爸爸,那个铃铛是谁挂在那的?那你要体会到在这句话的背后,他关注的是什么,他的心思是什么,其实你就可以和他做一些讨论,所以我觉得幼儿园的绘本的教学我们大人要少阐述,就原原本本把这些精彩的丰富的含量用小孩子最能够接受的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小孩子一定能够感受到他。得到他之后,他就会想和你交流,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建立互相的讨论交流互动是不是会有更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更好的教学的效果?这是关于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这方面的功能,时间的关系,简单谈到这。

  我们要教给幼儿生活中的知识

  关于教知识,对幼儿来说,我们也要交给他们生活中的知识,这个没有问题,但是教幼儿的知识是最难的,我在生活中看到许许多多不正确的教知识,教不正确的知识的情形,我们对一个幼儿教什么知识:月亮是宇宙的一个天体,白天温度是多少,到晚上骤降多少度,那上面没有一个生物,人是不能在上面生存的,我就听到有家长教4、5岁的幼儿这样的知识,可以吗?这就叫不正确地教知识。对4岁的孩子,你要教他的不是这种知识,教的是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教这样的知识,但有人不认为这是知识,的确也不是和生活中科学相关的知识,但在幼儿阶段,和教知识相比,发展他的想象力更重要,好,我们还是回到知识上来。对幼儿来说,不能教孤立的僵死的知识,然后有些知识不能在幼儿阶段教给孩子,比如说月亮关于天体这样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看,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本图画书:《我是大象》。这本图画书在大陆还没有翻译过,我这是在台湾翻译的译本,这本是日本的图画书绘本大师五味太郎的一本作品,在日本福音馆出版的时候是作为科学图画书出版的,我们往往把科学图画书叫做知识图画书,我们看看这本里面是如何教知识的。第一,它教的是什么知识;第二,他如何教知识。我们来看这本书,我是大象,我是一只很大很雄伟的大象,大家都想帮我照相,让我上电视,可是我不喜欢照相,也不喜欢上电视,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电视上的我还是相片里的我都变成这么丁点大,这样不是看不出我是一只很大很雄伟的大象吗?你看它讲述的方式是不是非常好?这种比较非常直观,小孩子大和小,实物和替代模拟的照片电视里的图像这两者之间的不同,我比猫咪还小,这可能吗?甚至比小鸟还小,真是太令人生气了!如果真要帮我照相,至少也要找大卡车一起来照,这样大家才能够看出来我真正有多大,这个办法好吧,在电视出现的时候,应该把动物们全找来一起上场,这样马上就可以显出我有多雄伟,办法高吧?但是这里边大家注意一个潜在信息,要把动物们全找来一起上场,这里是什么动物?人。你看,给幼儿创作图画书,其实是非常难的一件事,这里人类观都包含在里面了。我们人类在五味太郎这里不过是动物的一种,可是我们人类往往自高自大,人类中心主义,人类沙文主义,把自己自诩为堕落于红尘的天使,我们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五味太郎不这么看,你不过就是动物的一种,的确,我们就是动物的一种,我们人类要好自为之,不能犯大错误,犯了大错误之后,你就有可能和前边的那些动物恐龙等等从地球上轻易的消失。

  去年,福岛的地震,核电厂发生危机,如果控制不住的话,日本存在不存在就是个问题,那核战争一旦爆发,我们人类会轻易的消失掉,我们人类要好自为之,没什么了不起的,就是动物的一种。我们再看,如果还有人不知道我有多雄伟,这个办法如何?大家可以各自量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量身高和体重为的是什么?知道大象多重,那你能说大象有1000公斤吗?你能说大象有2米多高吗?这样讲你就不是有才华的给幼儿图画书作家。你看,五味太郎怎么讲,对于那些不会看尺也不会看秤的人,这个办法如何?这样一来,我有多高多重应该马上就知道了吧。你看他讲知识的方法,我不止又高又重还是个大力士呢,而且我跑得也很快啊,一骑绝尘,还有,你绝对找不到动物像我这种灵巧又壮观的鼻子来。接下来看到我吃东西,大家一定会吓一跳,因为我的食量实在太大了。我感到骄傲的事情还有呢,那就是我的祖先,你看为了说明自己把老祖宗都搬出来,这是猛犸象,无论如何,我是了不起的大象,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是了不起的大象。怎么样,这本图画书好吧,大家鼓掌了,我很高兴,可是,别高兴得太早,还有精彩的在后边,到这我们都觉得可以结束了,可是,五味太郎还觉得不能结束,为什么不能结束?

  我有一次和他交流,我说最佩服就是你这本书的结尾,然后他很高兴,再握一次手,他觉得我理解他。下面的东西太重要了,不过,再怎么自夸,也没有什么意思,毕竟这本书里的我,还是太小了。这本书根本容纳不下全部的我,这本书充其量只能容得下你的脸蛋和小手罢了,你看,又回到了当初那个地方,到这里可以结束吗?还不能结束。最重要的一句话:有一天,你们一定要到动物园去看看真正的我吆!这句话太了不起了,有这句话和没这句话的区别在于什么?没有这句话那你就是认为关于大象的认知这个知识的获得在书本上就可以得到,书本得到知识可能吗?从本质上讲根本上讲,我们人类的任何知识都不来自于书本,来自于什么?来自于身体实践的生活。这种生活让我们的孩子走到大自然中去,让我们的孩子身体行动起来,他要认识大象,最好是带她到非洲那个美国那个野生动物园,没那条件怎么办?在日本就到动物园看真正的大象的样子。你看这里有五味太郎的教育观在里面。

  所以我觉得这本图画书我们中国的家长真应该好好读一读。我们误以为我们奉行知识至上,而获得知识最便捷的方式是什么?就是从教科书中得到。最好就是盯住教科书死记硬背,滚瓜烂熟,塞到肚子里,你就有知识。我们对教育有这样一种根本性的误解。实际上知识从幼儿开始,如果没有到动物园去观察大象获得这种过程的话,他阅读书本的时候没有把书本知识完全内化的能力,他得到的不是一个真正的知识,那当然当你生活经验积累多了之后,你也可以把书本中的第二知识转化为属于你自己的知识,但是它的前提是你在身体的实践生活中有认知获得知识的能力,有了这个之后,你再去接触书本知识,你就有消化吸收和把它生成的能力。好,这是关于正确的教知识和教正确的知识。优秀的图画书做的是最棒的。

  好的作品具有可预测性 从而帮助儿童的思维发展

  那接下来我们看关于儿童心智发展中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思维的发展。儿童有什么样的思维,作为主题的是感性化的思维,但是在感性化的思维发展过程中,理性的思维的种子也会种到土壤中,会渐渐的萌发,图画书就有发展幼儿思维的很好的功能。

  我们看这本图画书《我们的妈妈在哪里?》我们到车站的时候,一阵大风吹过来,把妈妈的帽子吹跑了,哦,糟糕,妈妈说,你们乖乖的留在这里,我去捡帽子。妈妈去捡帽子,我们坐下来一直等一直等,妈妈好久都没有回来,我们开始哭了。一位警察叔叔走了过来,我们的妈妈不见了,我们边说边哭。她叫什么名字?警察叔叔问。妈妈。这是典型的儿童中心主义时期的认知的方式,她长什么样子?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孩子,把眼泪擦干,我们去找他。那就去找一个最美丽的女人。这位是不是你们的妈妈?警察叔叔问。不是,我们的妈妈很强壮。她都自己拿东西。这个美丽的女人不强壮,也不自己拿东西。这位(自己拿东西)是不是你们的妈妈?不是,我们的妈妈不看报纸。可是她读很多书。看好几百万本呢。这要到哪儿去找?老师们说的很对,要到图书馆,这位是不是你们的妈妈?不是,我们的妈妈才不会小声说话。每个人都喜欢妈妈的声音,她的声音很有名。那要到哪儿去找呢?播音员?是对的,可是,他们去的是歌剧院,那位是不是你们的妈妈?不是,我们的妈妈很瘦。可是她会煮世界上最好吃的菜。接着该去哪里?这位是不是你们的妈妈?不是,我们的妈妈只戴漂亮的帽子。他觉得这个帽子不够漂亮。那接下来怎么办?去找戴漂亮帽子的妈妈。那位是不是你们的妈妈?不是,我们的妈妈不怕老鼠,她很勇敢。这儿有只小老鼠,很勇敢吗?那位是不是你们的妈妈?不是,我们的妈妈才不会做这种傻事,她很聪明。很聪明要到哪里去找?要到幼儿园找老师。那位是不是你们的妈妈?不是,大家都喜欢听妈妈讲话。你看,孩子们不喜欢这个老师讲话。找的是一个不太好的老师。啊,我想到妈妈说的话了,妈妈叫我们留在车站等她,然后警察抱着,匆匆往回跑,这位就是你们的妈妈吗?对,她就是我们的妈妈。

  中国有个有名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这些幼儿故事,这样的图画书,对儿童的思维能力是有发展作用的。它其实是讲一个事物的局部特征和事物本身,局部的特征不能代替事物的整体,一个整体的事物由许许多多的特征所组成。这样的一个思维的过程、方式,作品会给孩子提供这样的过程。你想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妈妈很勇敢,很强壮,很聪明,有很多特征,那你一股脑给孩子讲出来也不行,所以它有独特的讲述方式。

  图画书对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好的文学作品好的图画书具有可预测性。大家注意,判断给幼儿的故事好不好,有没有可预测性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可预测性,内在没有发展的逻辑,小孩子的思维是得不到发展的,而且他读起来也不会觉得趣味。有可预测性的故事会给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带来巨大的阅读的乐趣,同时也会帮助他们发展思维,通过可预测性,他去推测去判断,如果出现问题,他会去矫正修正,最后给出正确的判断,而整个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思维的过程。《好饿的小蛇》这个大家都很熟悉吧,那我们就快点看一下,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他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咕咚,啊,真好吃!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他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咕咚,啊,真好吃!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他发现了一个三角形的饭团,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咕咚,啊,真好吃!第四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他发现了一串紫色的葡萄,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咕咚,啊,真好吃!第五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他发现了一个带刺的菠萝,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这个时候猜测就变得不是很容易了。带刺的,苹果吞了,反正我是很害怕,他会不会也吞下去呢?小蛇:咕咚,啊,真好吃!

  (朱自强  博士  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中国多所大学的访问学者、兼职教授、访问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