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婴儿)摄影使用闪光灯对宝宝眼睛有伤害吗?——老兵影像

(2013-05-01 22:49:00)
标签:

济南儿童摄影

老兵影像

宝宝满月

宝宝百天

济南上门拍宝宝

(撰文\济南老兵影像摄影工作室)

    婴儿摄影,也就是为宝宝拍摄满月照、百天照、半岁和周岁照以及新生儿摄影中,可以使用闪光灯吗?答案是绝对不能!

http://s3/mw690/99ebf905tdba9e3a26d42&690

    那么使用闪光灯拍宝宝会对宝宝有什么伤害呢?那些用闪光灯为宝宝拍满月照、百天照或者新生儿摄影的摄影师又是为什么会违心的使用闪光灯来拍摄呢?

    婴儿摄影中能不能使用闪关灯,首先我们要从宝宝的眼睛视力发育发育谈起。(我是摄影师不是医生,所以关于宝宝视力发育的问题,我在博文后面引用了两篇参考文章,欢迎阅读)

    作为摄影师,我想着重谈谈,关于摄影师为什么会使用闪光灯为宝宝拍照的问题。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婴儿时期的宝宝在拍照时是绝对不能使用闪光灯的。使用闪光灯为宝宝拍照的摄影师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了解宝宝视力发育特点。如果这一点都不了解的话,那肯定是一位不合格的婴儿摄影师。不必多说。

2、不懂摄影。不知道相机的基本设置,认为光线不足是打开闪光灯就可以,完全错误。

3、影棚自然光不充足。可能是影棚采光不好。

4、相机器材达不到要求。我认为这一点是比较突出的,也想重点的谈一谈。器材的投入直接影响这摄影工作室的成本,和拍摄投入。

相机镜头影响画质的方面不外乎三点:光圈、快门、感光度

首先一般来说摄影工作室使用的肯定是单反相机。单反相机分为全画幅和非全画幅。价格上说,全画幅相机肯定比非全画幅相机贵很多。而贵有贵的道理。同等像素的情况下,全画幅相机的画质要比非全画幅相机好很多很多。其次是相机参数,就机身来说,相机参数是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其中日常使用最广泛的的,直接影响照片感光的,ISO感光度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值,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再次是光圈,光圈与镜头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光圈达不到,那照片肯定就暗,就达不到与其的效果。这是就会调慢快门速度,而快门速度慢了,照片就容易模糊,提高感光度,照片就容易产生噪点。

    解决办法:拍宝宝不外乎两个环境,一个是顾客家中,一个是影棚内。但拍摄当天遇到光线不足,或室内光线不足是,可以采用大光圈,不影响画质的略微提高感光度,和采用婴儿摄影专业的常亮光源,作为辅助。

   所以说,请爸爸妈妈们在选择为宝宝拍照时一定要选择好工作室哦!拍摄风格首先要喜欢。但同时也要考察这家工作室的摄影师素质,服务态度,使用灯光和器材情况等等。

 

参考文章:这里我引用两篇收集的文章作为佐证:

【1个月内:出生一周,宝宝的视力趋向于近视,可以把视力集中于 8 至 15 厘米远的物体上,还能够用眼追随移动的物体。在宝宝头部上方的位置出示一个环,作垂直方向的移动,观察宝宝能否立即用眼睛追随红环。一周后,可以看见3米处的物体,他也将学会跟踪运动的物体,并且喜欢看人的面孔或者高对比度的图案,两只眼睛运动还不够协调。1个多月时婴儿能看清眼前15—30厘米内的物体,能注视物体了。

  2个月:到了2个月时婴儿视觉集中的现象就越来越明显,喜欢看活动的物体和熟悉的大人的脸。能协调的注视物体,能区分颜色,但不能分辨深浅,在90度范围内眼球能随着物体运动,当有物体很快地靠近眼前时,会出现眨眼等保护性反射,注视小手5秒以上。

  3-4个月:3个月时能固定视物,看清大约75cm远的物体,视力约为0.1。注视的时间明显延长了,视线还能跟随移动的物体而移动,例如,婴儿睡在小床上,母亲从身边走过时,他的眼睛可以跟着母亲的身体转动,喜欢看自己的手。对颜色很敏感,婴儿对色彩有偏爱,喜欢看明亮鲜艳的颜色,尤其是红色,不喜欢看暗淡的颜色。他们偏爱的颜色依次为红、黄、绿、橙、蓝等,所以我们经常要用红色的玩具来逗引孩子也正是这个道理。仰卧时,两眼会跟踪走动的人。经常有意识地在宝宝面前走动,吸引宝宝的关注,观察宝宝眼睛是否会追随。

  5-6个月眨眼次数增多,可以准确看到面前的物品,还会将其抓起,在眼前玩弄。将手摇铃挂在摇篮或婴儿床旁边,当孩子不小心碰到手摇铃时,观察宝宝是否会因声音注意到某处有个东西。当孩子坐起来玩时,双手可以在眼睛的控制下摆弄物体,会盯住他拿到的东西,手眼开始协调。在宝宝眼前出示玩具,并上下左右缓慢移动,观察宝宝是否能有意识地主动追随。6个多月时,目光可向上向下跟随移动物体转动90度。这时候孩子的视力可达0.1,能注视较远距离的物体,如街上行人、车辆等。

  7-8个月能辨别物体的远近和空间;喜欢寻找那些突然不见的玩具;跟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观察宝宝的兴奋程度和反应及时与否。

  9-10个月视线能随移动的物体上下左右地移动,能追随落下的物体,寻找掉下的玩具,并能辩别物体大小、形状及移动的速度。能看到小物体,能开始区别简单的几何图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开始出现视深度感觉,实际上这是一种立体知觉。

  11-12个月视线能随移动的物体上下左右地移动,能追随落下的物体;1岁时视力可达0.2。】

 

【1、怀孕后20天到40天是胎儿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如果准妈妈不幸感染病毒(如风疹等)、患有感冒、受到化学物质的影响、应用保胎素等,将会影响眼胚的发育,可引起眼睛畸形,所以,孕早期的准妈妈一定要格外注意,为自己腹中的宝宝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发育环境。准妈妈要注意避免病毒感染;不要接触使用化学物质;用药前,一定要向医生咨询,并明确告知医生自己已怀孕,切不可随意服药。

2、宝宝刚出生时,视力只有成人的1/30。 1个月的宝宝,视力只有光感或者只感觉到眼前有物体移动,但是并不能看清物体。一般出生3个月后才会注意人,能追随眼前的物体看,但视野只有45度左右,而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公分的人或物。

3、保护眼睛,就是保护学习能力。人的感觉系统进入大脑的信息总量,其中90%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而视觉发育好的孩子每天摄入大脑的信息更多、更清晰、更准确。这些信息打通大脑通路,促使大脑细胞增长出树突、轴突,以及促进脑神经髓鞘化,这些变化可以让宝宝越来越聪明,学习能力当然更强。

4、宝宝床头的玩具要挂对位置。很多妈妈喜欢在小宝宝的床栏中间系一根绳,上面悬挂一些可爱的小玩具。因为宝宝多是远视眼,如果把玩具放得特别近,要使劲调节眼睛才能看得见,这样时间久了,宝宝的眼睛较长时间地向中间旋转,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正确的方法是把玩具悬挂在围栏的周围,并经常更换玩具的位置和方向。另外,用玩具逗宝宝,也不要把玩具放在离眼睛太近的地方。

5、不要长期固定一个位置喂奶。喂奶时最好不要长期躺着或一个姿势喂奶,因为宝宝往往窥视固定的灯光,容易造成斜视。

6、在宝宝睡眠时或抱着宝宝外出时,不要随意遮盖他的眼睛。有的妈妈喜欢在宝宝睡眠时或抱着宝宝外出时,用纱巾、毛巾等遮盖宝宝的眼睛。这可不是好习惯。婴儿期是视觉发育最敏感的时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长时间遮挡,就有可能造成被遮盖眼永久性的视力异常,也就是医生所说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因此,一定不要随意用物品遮盖宝宝的眼睛。抱宝宝外出时,如果阳光太强,可以临时用纱巾遮盖一下,以避免强光刺激宝宝的眼睛。宝宝晚上睡觉时,,一般可以不开灯。如要开灯,灯光亦不要太强,要把灯罩起来,或者光线从地上射出,免得灯光刺激眼睛,影响宝宝睡眠。

7、宝宝居室里要注意环境的安静。有研究指出,噪音能使人眼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还能使视力清晰度的稳定性下降。?例如噪音达70分贝时,视力清晰度恢复到稳定状态时需要20分钟,而噪音在85分贝时,至少需要1个多小时。再者,噪音还会使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使眼睛对运动物体的对称性平衡反应失灵。因此,小宝宝的家里不要摆放高噪音的家用电器,看电视或听歌曲时,不要把声音放得太大。

8、预防眼外伤的注意事项: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爸妈不要拿任何带锐角的玩具给他玩。宝宝长到1岁左右就会走,会跑了,这时候更要小心预防眼外伤。千万不要给宝宝拿刀、剪、针、锥、弓箭、铅笔、筷子等尖锐物体,以免宝宝走路不稳摔倒而让锐器刺伤眼球。另外,在节假日不要让宝宝自行燃放鞭炮,因为宝宝不能掌握燃放技术,爆竹爆炸时巨大外力,对眼球的猛烈冲击会产生一系列的眼损伤,如眼睑皮肤和结膜破裂、烧伤眼底损害和青光眼,严重者完全失明。

9、学龄宝宝更要保护眼睛

A 光线必须充足:光线要充足舒适,光线太弱而因字体看不清楚就越来越近;

B 反光要避免:书桌边应有灯光装置,其目的在于减少反光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C 阅读时间勿太长:无论做功课或者看电视,时间不可太长,以每三十分钟休息片刻为佳;

D 坐姿要端正:不可弯腰驼背,越靠近越趴着做功课容易造成睫状肌的紧张过度,进而造成近视;

E 看书距离要适中:书与眼睛之间距离应以30公分为准,且桌椅的高度也应和体格相配,不可以勉强将就;

F 看电视距离勿太近:看电视时应保持与电视画面对角六——八倍距离,每30分钟必须休息片刻;

G 睡眠不可太少,休息有规律:睡眠不足身体容易疲劳,易造成假性近视;

H 多做户外运动:经常眺望远处放松眼肌,防止近视,与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眼睛的健康;

I 营养摄取应均衡:不可偏食,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的摄入;

J 定期做视力检测:凡视力不正常者应该至视力健康工作室或眼科医师处做进一步的检查。】

 

备注,以上两篇文章均为学习参考之用,如侵犯作者权益请及时与老兵影像联系,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