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开始学习摄影,慢慢了解了一些基础知识后,像风光、人物、生态什么的,各种类型的都去试一试,算是有一点点心得吧。心有忌惮的,或者说越来越不敢涉足的就是拍荷花。
摄影界有种说法,夏日拍摄两大忌:顺光男,拍荷。前者要挨打,后者轻点儿,归为俗气。当然这是调侃了。不过,倒也是说出了摄影的艰难之处:暂且不论顺光男有多么难看,就说拍荷,一百、一千、一万个人拍的荷花,你记得清谁是谁拍的?哪一幅给你留下一点点印象?
不记得是谁说过“拍荷不见荷”方为最高境界。曹大师(雪狐莹天)有一幅作品(没征求意见,不便交流),高调的水面只有一两片荷叶和莲叶,几簇青青的水草上,停着一只红蜻蜓。画面简洁流畅,透着夏日里的清新和令人向往的野趣。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拍荷作品。
去年、特别是今年,围着荷塘转了不下十次,就是下不了手。没创意没思路,痛苦不堪,只得放弃。周大师(开门大吉)说过,拍摄或者说创作的灵感要在中华文明中去寻找,“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一说就在脑海里浮现;对了,就是意境!一说老北京,”天棚、鱼缸、石榴树;肥狗、胖丫头“,这个意境根本就不用再去描绘。
荷花不是梦露,一颦一笑哪怕是哭都是景。既然荷花不是梦露,围着几朵荷花你怎么拍?还不都是身份证上的免冠照,千篇一律。想象齐白石画荷,怎么着也得在亭亭玉立的荷花下画几只虾、一只青蛙吧。必须跳出来(!)去寻找拍荷的意境。
至于像现在的数码摄影,那个前期的参数啊,后期的调色啊,雾化啊这些手段,各有各的体会,但这些都是二次创作了,不在讨论之列。到现在没找到“创作”的灵感,拍荷的意境还不知在哪儿。实话说,真的不敢拍荷花。
2016.08.05.
加载中,请稍候......